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理论团队,负责的其实就是EASt相关实验的核心工作。

对之前一次运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为下一次运行前托卡马克装置各部分需要做出的调整,各研究团队需要做的工作,给出理论依据。

偶尔,也会直接从理论层面出发,提供一些下一次实验调整的建议。

“等离子体的密度还是不够,这样即便是发生聚变,强度不够还是会让q值很不理想。”

q值就是自持率。就是核聚变装置预估发电量对比自身耗电量的比值。

莫道再陪同洪教授,一同参与了一次等离子体约束实验过后,EASt理论团队的会议。

整个会议,进行的都比较平静枯燥,

也没有人就哪些问题发生什么争吵。

这种会议,从EASt建设完成开始,就已经开过许多次了。

“还是把问题集中在等离子体约束时间上吧。就目前功率下,说下这次运行数据,有没有什么能够修正的地方。”

一位教授否定了另一位研究员的话。

加强等离子体密度,就需要加大定位磁场和约束磁场的功率,

而目前使用的,都是零下一两百度才能够实现超导的超导线圈,

加大功率,就得加大线圈配套设备。

然后q值说不定还得进一步降低。

说不定会就像是那句矛盾的。q值越高,q值越低。

这种情况,还不如考虑怎么将等离子约束的时间更长一些。

聚变装置刚开始运转时,耗电量最高的,在运行时间持续到一定时间过后,q值肯定是能够增长的。

“我有一个建议。”

“莫道同学你讲。”

莫道难得在会议上发言,

主持会议的人,对着莫道笑了笑。

“在数据第二十八页,第二十九页,我觉得是有两个数据有明显异常特征的。”

“这两个数据对应的装置做一些调整,应该是能够延后等离子体约束的失控时间的。”

“这两个数据,对应的是……环向场线圈吧。”

有教授提问,

也有教授等着莫道的后续。

莫道则是停顿了阵过后,给了一个针对这两个数据的调整方案。

在听完之后,一众研究员和教授停顿了下,

最后还是同意了莫道提出的这一小处的调整方案。

17年2月。

在当年的春节过后,莫道在EASt实验团队中,第一次提出建议。

并且,在之后紧跟着的一次实验装置运行中。

莫道的调整建议和其他调整,一同被落实。

紧随着的那一次实验,等离子体约束时间相比于更早之前一次,提升了大概十秒时间。

这对于实验运行来说,已经是不错的成绩。

因为,不是每一次实际运行,都能够取得进步。

有时候,通过提前模拟明明能够得到好的结果,在实际实验中却未必能够那么理想。

然后,第一次过后是,第二次,第三次。

莫道开始较多的,直接参与到EASt装置的实验中。

而随着莫道的建议被一次次采纳,关键是,每一次莫道调整的建议,

都能够在接下来的实验中,直接得到验证,证明莫道是对的。

莫道在整个EASt的研究团队中,特别是理论团队中,话语权也在明显增加。

最开始,莫道提的建议还只是涉及到一些小改动,

渐一些莫道提出的,较大的调整方案也能够获得信任而通过。

整个理论团队,几乎都渐不将莫道作为一个研究生来看待。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

理论团队中的研究员们,也算是切实感受到莫道的知识面之广,

似乎核聚变装置不管那方面的那个领域,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研究。

这在核聚变研究这个本来就是涉及到多个交叉学科的领域,

天然的就具有一种统领全局的,领头人物的优势。

……

然后是,18年一月。

在正式参与到EASt的实验工作中一年多过后。

莫道拿出了一份迄今为止,EASt实验装置最大的调整方案。

或者说,是EASt中,等离子体运行规律的一个崭新的近似模型。

基于这个模型,整个EASt可以做出更贴近这个近似模型的各个方面的调整。

在莫道将这份写成论文的,超过一百多页的方案和近似模型公式,发到与会的一众专家教授手里的时候,

整个理论团队开会的会议室里,都安静了一阵。

“莫研究员。还是麻烦你介绍一下,你给出了的这个新模型和与之配套的调整方案吧。”

最后,还是主持会议的,也是EASt目前的总负责人,张院士出声打破沉默。

“行。”

莫道还算平静地,开始讲述这篇一百多页论文的内容。

总体来说,

就是莫道根据过往EASt装置实验累积的数据,分析出了一个基于EASt内等离子体内运行规律的,一个更精确的模型,

而基于这个模型,EASt的团队能够更精确地,根据规律,约束托卡马克装置中的等离子体。

最终,在现有的技术,材料等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延长EASt的运行时间。

更简单的说,

就是以最恰到好处的细节,让现在的纵向横向线圈以及整个托卡马克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

与会的一众研究员和学者,都是对EASt最了解的,对核聚变实验装置最了解的。

而莫道缜密的逻辑,也让一众研究员很快就确定了莫道新提出的模型的价值。

于是,在莫道整篇论文和方案都还未阐述完的时候,

会议室里,就有不少研究员,有些激动起来。

而莫道说到最后,

则是总结性的说了句,

“如果能够一切完全这份方案来调整,按照数值模拟。下一次的运行实验。q值应该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

虽然依旧达不到1这个关键点,

但0.8,也已经是此前从未有可控核聚变研究团队做到过的事情。

不少研究员都有些振奋,同时拿着莫道的论文,更要仔细地翻看起来。

“莫道,你小子,真是个天才……”

洪教授肯定是和莫道一起来的,在莫道从会议室前方回来的时候,

洪教授一把捏着莫道的手,比莫道还激动。

会议室里,

又再嘈杂了一阵,

一众与会的研究员,都有些忍不住讨论着莫道给出了这个方案。

负责主持会议的张院士,都在拿着莫道这篇论文,再翻看了一阵,

才重新示意一众人,对莫道提出这个方案进行表决,

“这个很宏大,又很精密的调整。一切都很恰到好处。如果这个近似模型的确能够发挥作用的话,我们应该取得一次巨大的进步。”

“投票吧,各位。”

真得要到投票的时候,

一众拿着论文原本都有些激动的研究员们,反倒是一下冷静下来许多,

“按照莫研究员的方案,那这次,就不是一次局部的小调整了。可能整个托卡马克装置都需要按照莫研究员的理论模型,进行一次整体的升级。”

“这么大的改动,会不会有些激进。”

“激进个头激进。改吧。就改造升级一次。反正就现在的托卡马克装置,不改是永远发不出来电的。我们造这个东西出来,不就是为了那它来改,小的进步能改,大的进步反而不敢试了,哪有这回事儿,我愿意一起向上申请经费。”

一位老教授的话引起了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