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无限人生:被困在了一生的时间里 > 第322章 参与到托卡马克装置实验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2章 参与到托卡马克装置实验中

除了分别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发布在核心期刊上的两篇理论物理方向的论文。

在第四年的末尾,莫道再以一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作为了他在英才班的毕业论文。

三篇核心期刊,让不少理论物理方面的学者,都注意到了这位新起之秀,

对莫道这个名字,有了些熟悉感。

至少这时候,莫道以自己的名字作为通讯作者,投一些大刊物时,不会被看一眼就直接打回来。

特别是对于直接看过莫道这三篇论文的学者来说,

莫道在论文中展现出的,如同天马行空,羚羊挂角般巧思的同时,严谨逻密的论证过程,

让人印象深刻。

另外,同样让人格印象深刻的是,莫道的三篇论文的研究方向,极具跳跃性。

三篇论文就三个方向。

愣是让人感慨莫道知识面的广阔同时,看不明白,莫道主要是从事哪个领域的研究。

某种程度上,莫道其实自己也不知道。

除了第一篇论文作为首次课题研究的尝试,

其他两篇论文都是尽可能朝着可控核聚变研究获得用得上的理论方面,摸索着理论边界的一些探索。

但具体应该朝着那个方向走,莫道也不知道,

目前整个世界估计也没有人知道。

此外,英才班其他人,对于莫道大学三篇核心期刊的反应,则是没有啥特别大的反应。

对于英才班的其他二十来个人来说,已经有些麻了。

从第一学年后半段开始,在互相较劲的时候就已经自觉将莫道排除在外。

一直在英才班断档第一梯队的莫道,发三篇核心怎么了。

对于此刻的他们来说,莫道做出啥来好像都不奇怪了。

……

大学本科阶段,莫道算是比较完整的度过了。

对于这个时候,还能够坚持留在英才班的学生,毕业答辩基本就是走个过场。

对于莫道来说,更是如此。

几位本校的加外校的老教授,笑呵呵地关心了几句莫道最近的生活,

然后就算提问结束了。

在本科阶段结束过后。

这一届英才班二十余人,基本全员选择了继续升学。

只不过,部分选择了留学,部分依旧选择留在本校。

莫道当时是和首都大学签了直博。

自然是在首都大学,继续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另一边,

秦怀诗同样保研本校,将在首都大学继续生物领域的研究学习。

……

“莫道,你先前涉及到不少研究领域,都和我手里的项目没有什么交叉。”

“后面,你还是就像之前那样,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

莫道选择的研究生导师,自然就是洪教授。

这时候,莫道先前两位博士师兄,都已经毕业。

这一年,洪教授也就收了莫道这一个研究生。

“老实讲,我感觉我好像也没啥还能够教你的地方。你学习和接受知识的速度真得很快……嗯,在科研上也相当有天赋。”

办公室里,洪教授对着莫道,是满脸笑容,笑呵呵地说道。

没办法不笑啊。

每次在外边提起他这个学生,他都觉得脸上有光。

有时候睡觉,想着自己收了这么个有天赋的学生,都想要笑醒。

“在我的研究领域外,我也很难帮到你。”

“教授你谬赞了,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向你学习。”

“咱搞科研的,没必要这么谦虚,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莫道你就是为人这方面,都是难得的沉稳,这方面我都没啥能够教你的。”

洪教授笑着摆手,也有些感慨,

“唯一可能,能够对你有些帮助的就是,如果你现在依旧是对可控核聚变研究感兴趣,读研期间,我可以多带你去几趟EASt那边,让你实际参与一下这方面的研究实验工作,接触到一些实际数据。”

“谢谢洪教授,我还是对可控核聚变很感兴趣。”

“嗯。虽然我觉得你的天赋,或许搞基础理论更好。在理论物理中,还有许多疑问需要解答。你很有开创性的思维,继续深入下去,或许能够在拓展基础理论的边界上,做出相当大的贡献。”

“这不冲突。在做核聚变的研究过程中,肯定还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解决。”

“哈哈,说得也对。这不冲突。”

严格来说,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更偏向于应用物理的研究。

一个极具天赋的学生坚持想要从事应用物理方面的工作,

有时候还是有些让人遗憾的。

不过,莫道的话,还是让洪教授笑了起来。

笑完了过后,洪教授再长吐了一口气。

“那祝愿你,能够在这个领域,做出开拓性的成果。”

“谢谢洪教授。”

……

2016年,下半年。

在正式进入到研究生阶段过后,

正如最开始洪教授向莫道所说的那样,

在研究生阶段,洪教授给了莫道相当大的自由权。

对于莫道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一概不干涉。

莫道需要什么申请什么项目,就直接大手一挥,直接签字。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对于莫道来说,和之前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可能也是因为这一世莫道几乎是本科阶段的学习模式就已经差不多是读研的状态。

唯一和本科阶段有些区别的,

就是莫道开始以洪教授的研究生的身份,参与到EASt的实验工作。

由于先前的三篇核心期刊,EASt这边也没有完全将莫道只作为一个普通研究生看。

不过开始的半年,莫道更多的,只是熟悉EASt这边的工作,

也给EASt同组的其他研究员,熟悉他的时间。

而伴随着时间推移,

莫道对EASt的工作,也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大致来说,就是试错。

在湍流理论没办法找到一个精准的通用公式,

去控制托卡马克内的等离子体运动状态的情况下,

EASt的研究人员们,想要通过数据积累,找到一个托卡马克装置中流体规律的一个近似公式,或者说近似模型。

就是,先不管最精准的通用公式和原理是啥,

反正能用就行。

这也是许多应用学科中都会出现的状态。

落实到最具体的研究工作中,就是,

托卡马克运行一次,然后停机,

再根据这一次,和过往所有次运行时检测到的数据,

再对托卡马克装置包括运行程序,提供约束和加压磁场的线圈等各方面进行细微调整。

以期下一次的运行时间能够更长一些。

当然,这只是一种概括,实际上每次重新运行,都会做出大量调整,

从材料,到整体姿态,也有各实验组和研究团队,在想办法做出突破。

直到,找到一个能够稳定持续运行下去的状态。

莫道跟着洪教授,就在其中的理论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