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除了战略远见,对莫道的信任。

长夜堆取得的成果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即便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整体上进展缓慢,

但长夜堆的进度还是远远领先于其他各方的可控核聚变研究项目的。

没有理由放弃,对长夜堆的投资。

而华国内,

对于可控核聚变研究的整体态度,其实也还算好。

倒不是人们不对迟迟无法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感觉到遗憾,

而是此刻,已经完成工业转型升级的华国,

是能够接受,花费一些资源,去追逐比较遥远的,看不到的未来的。

对于此

还有句有相当数量人们认同的话,

“他们不想要未来,我们还是想要的。”

……

45年。

随着华国之外几方,几乎搁置了可控核聚变的研究项目,

某种程度上,还是对华国这边造成了一些间接影响。

当年春节过后,三月。

当初那位老领导的接任者,专门跑了一趟长夜堆项目。

和莫道进行一场当面的长谈。

“莫院士,你觉得有没有可能,将当初建造长夜堆的事情,再重复一次。”

在40年的时候,还未满五十岁的莫道,被选为了科学院院士。

算是对莫道这一世过往成绩的肯定和勉励,也是对未来研究的一种支持。

不过,这对莫道来说,倒是没什么影响。

此刻,面对莫道,这位老领导还是表现出了一些急切。

欧罗巴洲与阿美利加州那边可控核聚变项目的搁置,

倒是没有让华国放弃可控核聚变的研究,

但担心长夜堆也因为时间太长倒在未来某一天的情绪,还是有的。

“以一个超大型的项目,来加速和推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实现的进程。”

“在长夜堆之外,再建设一个更大规模,更接近商业堆的示范堆,用建造过程,来刺激可控核聚变的彻底实现。”

“如果您觉得有这样做得必要的话,还是希望莫院士您能够担任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我们相信,曾经带领长夜堆研究团队创造过奇迹的您,在示范堆的建造中依旧能够创造奇迹。”

这位老领导相当诚恳地对莫道说道,

这无疑是对莫道的极大信任,

先不说这个比长夜堆更加庞大的项目最终效果如何,

但一定是需要巨额的,乃至一个夸张数额的投资的。

而在这样一笔巨额投资可能打水漂的情况下,

上面依旧选择主动提及这个项目。

当然,这种信任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是基于莫道曾经带领着长夜堆研究团队做出的历史性突破,

是领着长夜堆始终处于对世界上其他核聚变研究项目断层领先位置的事实。

“当然,您是这方面的专家,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参考您的意见。”

这位老领导再补充了一句。

莫道看着这位老领导,停顿了一阵过后,只是摇了摇头。

“在长夜堆之外,再建造一个更大规模的实验堆,在现在没有太大的意义。”

“在关键理论和技术得到突破的情况下,再建一个,只会是更大一些的长夜堆。”

“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在建造过程中能够解决的。建造示范堆,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

听着莫道的回答,

这位老领导沉默了一阵,

“莫院士……”

称呼了一声过后,这位老领导又再停了下来。

之所以这个时候,提出这种想法。

上面显然是出于多种原因考虑的。

国外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动向算是一个诱因。

这件事情和莫道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一年,莫道已经超过五十岁。

对于大多数人的认知来说,

这可能是莫道这辈子在彻底实现可控核聚变上最后的一段时间。

除了对可控核聚变技术本身的期待,

这实际上也是对莫道研究的一次支持。

而现在,莫道自己放弃了这样一个机会。

“我明白了,莫院士。”

这位老领导最后只是望着莫道点了点头,

“莫院士,如果接下来研究之外还有其他问题,你都可以向我们提出。”

“当然,您觉得什么时候建造示范堆的时机成熟了,也可以告诉我们。”

“嗯。谢谢。”

莫道点了点头,应了声。

……

在莫道的反对下,建造一个更大的可控核聚变装置或者实验堆的项目,

最终还是被放弃了。

就如同莫道所说,目前可控核聚变研究面临的是理论问题,

而建造一个新的实验装置,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是没有帮助的。

而再之后,

时间就变得愈加平淡许多。

先前上面提到的那个项目就像是只是一个插曲,

再之后,莫道继续负责着长夜堆的工作,

也日复一日思考着理论上的问题。

……

47年,48年。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可控核聚变研究项目都已经放缓或者搁置,

长夜堆也很少公布例行的实验计划。

相关的话题,明显都淡出大多数人的视野。

偶尔提及时,即便是华国有长夜堆,也很难对可控核聚变最终的商业化太乐观。

51年,52年。

这个时候的人们,明显对科技的进展愈加消极。

莫道前几世看到过的观点,在这一世,基本都又再出现了。

类似人类科技上限,科技孤岛等话,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同。

即便是长夜堆的研究人员们,

都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同样带着一种悲观的情绪。

因为,即便是偶有一些进展,

但整体来说,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还是太慢太慢了。

他们就像是困在了一座‘孤岛’上,

研究的过程就像是一点点往着孤岛外,努力垫脚倾斜身子,

但距离遥远的另一座岛,还是太远太远了。

时间,就这么继续快速流逝着。

……

58年。

这一年,莫道超过了64岁。

虽然依旧负责着长夜堆项目,同时持续进行着湍流问题的研究,

但明显,他已经能够感受到,

随着身体的衰老,他精力的减弱,以及思维能力的衰退。

不过这些,对于莫道倒是没什么。

也没有多急躁,只是依旧持续着对相同的问题,进行着不断的研究。

然后是65岁,66岁……直到七十岁。

这一年,

秦怀诗选择从首都大学退休。

莫道在长夜堆的大部分工作,也基本逐渐交接到了接任者手中。

大部分时间,则是思考着理论方面的问题。

再然后。

莫道七十五岁。

这一年,莫道离开了长夜堆项目。

虽然长夜堆依旧想要再次返聘莫道,

但被莫道拒绝了。

而最终,上面考虑到莫道年纪的确有些大了。

不好让莫道太过于疲惫,也没有再强要莫道继续负责长夜堆的工作。

只是让莫道在长夜堆项目,依旧挂了个顾问的职务。

而离开长夜堆,

这一世算是退休之后,除了陪秦怀诗四处走走。

莫道依旧思考着那个已经困住他一世的问题。

秦怀诗也从未对此说过什么。

莫道思考的时候,就在旁边安静着陪着莫道。

出去走走时,两人就简单说着一些寻常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