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7年初,在参与了洪教授的葬礼过后。

莫道就再渐恢复到了寻常的研究工作状态。

28年,

在经过27年一整年的热闹过后,

整个世界范围内,关于可控核聚变研究的热度明显有些消退。

主要是,除长夜堆以外,其他从欧罗巴洲到阿美利加州各方,即便是在巨大投入下,

也一时间卡在了q值突破一前的关口,

即便是长夜堆已经走通了这条路,他们也未必能够走通。

整整一年时间,华国之外,有可控核聚变研究项目的主要几方都没有太多动静。

没了先前那种你追我赶的架势,自然看起来似乎安静了许多。

长夜堆这边,

对于外界的情况也没有太关注,

只是按照计划,在长夜堆首次运行完成过后,启动第二次,第三次……紧张而有条不紊一次次进行着运行实验,

收集着实验运行的数据。

然后是29年。

在q值大于一的关口前,卡了一年多的时间过后,

整个世界范围,出现了一件有关于此的小插曲。

29年的年中,

阿美利加州某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项目负责人率先开炮,

在公开场合说道,

“我们尝试了许多研究路径,想要将可控核聚变实验中的q值提升到一。”

“但在有着巨额投资的情况下,进展依旧很缓慢和艰难。”

“我们有理由相信,华国人或许开创性的创造了一条‘神奇’的研究路径,才实现了这一点。”

而在紧随着有人问他,是否是怀疑先前长夜堆公布的实验成果有问题的时候,

其更是直接说道,

“你知道的,我们在许多尖端领域一直是领先的,没有理由在华国的长夜堆实现q值突破一过后,我们却迟迟没有实现。”

“而且,华国除了公布了一条最终的成果,既没有公布当时运行实验时的数据,也没有就此公开发表过任何一篇论文。”

“我的意思是,华国的长夜堆或许应该发布一条当时实验全流程的记录。”

不知道是被卡在q值一的关口前逼急了,米国明显想要激长夜堆就先前突破一的一些重要地方透露更多信息。

而在紧随着阿美利加州某国过后,

欧罗巴洲那边,也相当有‘默契’的,选择了唱白脸。

就此事接受记者采访时先是提到长夜堆先前的成果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还是希望长夜堆能够就q值突破一的一些关键点,对外公布,

这样大家共同对可控核聚变的技术继续往下攻关,或许能够更早的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

当然,实际的话要说得更委婉或者更无耻一些,不过核心内容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而长夜堆项目这边,对此的反应,

自然不可能上当。

反应就是你爱怎么样怎么样,关我屁事。

不过,

华国外事部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还是对阿美利加州乃至欧罗巴洲某些国家的话进行严厉的驳斥。

“我不知道,米国的可控核聚变项目的负责人先生,是怎么会想到长夜堆先前的实验有问题。”

“华国有一个词,叫做以己度人。”

“对于某些国家的一贯作风,我们还是有所了解的。”

“至于这位负责人先生先前提到的,为什么他们接受了巨额的资金投入,依旧未曾看到更多的成果产出。”

“我想,这个问题更应该询问这位负责人先生自己,而非别人。”

“另外,某些欧罗巴洲和阿美利加州国家,大可不必,在长夜堆公布一项成果之后,就立即投入海量的研发资金。”

“最后,对于某些国家和某些方面,多次提出的,希望长夜堆的技术贡献,我需要在这里再做一次强调。”

“华国基于自身曾经遭受过的苦难,源于最朴素的情感,从未停止过,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其他弱小国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建立一些互利共惠的合作。华国的繁荣,一定是世界的繁荣。”

“但这一切,都需要基于互相尊重,互相平等,互相共赢的原则。”

“而某些国家,单方面的,想要我们分享我们的技术,这显然是违背这些最基本的原则的。”

华国外事人员的回复之后,

自然是不可能,让欧罗巴洲,阿美利加州某些国家马上就安静下来的。

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想要知道,

华国的长夜堆究竟是怎么做到突破q值一的。

至于长夜堆究竟q值有没有突破一。

华国一向的信誉还是很坚挺的。

在华国外事人员这边进行了回复过后,

双方再例行打了几轮嘴仗,

不过,对长夜堆这边的工作,

自然是没有什么影响。

上面都没有就这件事情,来打扰过长夜堆的研究。

……

30年。

在隔了三年时间过后,

张院士也去世了。

离世前,张院士特地叫来莫道,想要再和莫道说说话。

在最后一次交流中,

张院士说和当初洪教授类似的话,

看到长夜堆的实现,他已经感觉自己的一生圆满了,

感觉自己比此前大多数从事可控核聚变方面研究的人都要幸运。

他之前的不少人,直到离世的时候,

不光是没有看到可控核聚变研究领域的曙光,

就连漫漫长夜是否有尽头都不知道。

而对于莫道,

张院士最后只是说道,

“莫道,不要着急。”

临终前,张院士也比较洒脱了,笑呵呵地对着莫道。

即便是已经退休了,对于长夜堆的情况,张院士偶尔还是有些了解的。

他知道在长夜堆q值突破一这一历史关卡之后,陷入了困境。

“那位米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项目的‘同僚’,大多数话都不太中听,有句话,还是不错的。我们距离可控核聚变彻底没有那么远了。”

“我想,在以后的历史书上。哪怕中间相隔时间再久,长夜堆首次运行q值突破一,也只会是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实现的上一页。”

“翻过这一页,可控核聚变一定会彻底实现。”

“所以,莫道,不要着急。”

张院士其实也是宽慰着莫道,不希望莫道在这个问题上过于焦躁,

虽然莫道从未表现出过这样的情绪,大多数莫道都平静的如同一位经历过许多时间的智者。

但张院士还是忍不住对莫道这样说了。

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张院士自己的情绪。

“好。”

莫道漫长的人生中,已经经历过许多长夜。

这对莫道来说,都是可以接受和预期的。

不过,莫道还是顺着张院士的话应了下来。

张院士看着莫道应下来过后,再望着莫道笑了笑。

然后,嘴里就在不时像是感慨般,念上一句,

“不要着急。”

最后,声音渐低,就这么安静离世了。

事实上,

不仅是张院士,也不只是洪教授。

这些年,和洪教授等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者,都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离世了。

然后是,31年,32年……时间继续往下流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