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感谢大家对于自己接下来想要从事的工作和人生理想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站在教室前方的温祁诚教授,在笑呵呵听完了教室里最后一位学生所阐述的愿望和梦想过后,

没有对教室里一众学生们的,选定的有些夸张的目标,再给出任何评价,

也没有过分去激励。

更没有去做其他富有仪式性的动作。

只是简单总结了句过后,

就转过身,擦掉了先前写在黑板上的名字,

然后,一连写下了五道题。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上课吧。”

“这道数学题,各位同学可以试着做一下,让我大概来判断一下各位目前在我教授的课程内容上的掌握程度,以便我确定下,我们从哪儿开始学。”

在开学仪式过后,也没有给英才班一众学生什么缓冲的时间,

温教授几乎无缝衔接的,进入到了正式的课程教学中。

在黑板上写上题目过后,就再转回身,让开了黑板,笑着示意教室里的学生们可以尝试做题了。

英才班的学生们,也表现出了不错了的适应性,

很快将自己调整到了学习状态,拿出刚才才发的草稿纸,进行解题。

教室里短时间内就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一些稿纸翻动的声音。

莫道抬起头,也看了眼黑板上写下的五道题目,

都是数学题,但并不局限于温教授先前所说的,他所教授的科目。

五道题目,从第一题开始,难度渐进。

第四道题到第五道题,跨度较大。

如果交由一位普通的,高三毕业刚进入到大一,还一节大学课没上的学生来说,

这五道题,不管是哪一道,都显然是超纲的。

但这间教室里,

大部分都是竞赛保送进来的情况下,几乎必然都提前学习了相当的大学内容,

不管是数学专业也好,还是物理专业也好。大学数学专业的内容基本都会提前学不少。

某种程度上,

这也是此刻温教授做这份小测试的原因。

停顿了下,莫道也拿起了笔,着手于解题。

……

“好了。就这么多时间吧。”

“你们解的答案,也不用给我看了,就直接告诉我,你们分别解出来多少题就行。”

大概给了接近四十分钟的时间,温教授喊了停。

莫道再看了眼稿纸上的最后一道题,也放下了笔。

“现在,三道以下的有吗?嗯,没有。那做完了三道题的举下手。”

“然后,四道题的。”

莫道也在这儿举起了手。

“最后是五道的。”

“行,我知道了。”

温教授简单做了下统计,

结果在教室里,其实也比较一目了然。

做出三道题的,大概占了整个教室的一多半,

做出四道题的,总共就十个人。

莫道也在这个行列。

最后,做出五道题的,总共就两个人。

且都是数学专业的,是之前以数竞国际赛金牌的成绩保送到首都大学的。

而莫道,

严格意义上来说,做出来四道半的题,

如果再给他一些时间,他或许依旧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虽然过程可能会有些繁琐。

这倒不是莫道的思维能力经过一次次加强过后依旧不如人。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纯粹就是他高等数学的积累不够。

在这两个多月时间里,莫道忙碌着一些投资的事情,以给后面一些可能需要自己做的科研投入一些基础。

提前学习的时间显然并不是很多。

在开学,军训这段时间里的空闲,

他在学校图书馆,提前看了一些书。

但知识量显然还是不太够。

从坐在他身侧的,贺淮的稿纸上的解题过程对比,

就能够明显看出,莫道解题过程的不同,

从第二道题开始,莫道基本通过已经掌握的,较少一些高等数学知识,

最大程度的利用起来,用了一些相当繁琐的过程,硬解出来的。

相当于用大部分高中数学知识和少量高等数学知识,

硬把超纲的数学题做了出来。

“莫哥,你这儿不去搞数竞可惜了。”

旁边的贺淮望了望莫道相当干净工整稿纸上的繁琐演算过程,低声感慨了一句。

不过贺淮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他只是以为莫道高中的时候搞过数学竞赛,养成的老习惯。

高中的数学竞赛的竞赛生虽然会提前学习高等数学内容,但比赛的时候,基本是禁用的。

说着话,贺淮又渐自己默默不说话了。

好像也没有什么可惜的……莫哥不需要数竞保送一样能够上首都大学,进英才班。

某种程度上,这好像也很牛逼。

莫道笑了笑,也没有多说什么。

目前这个阶段,他的确是得快速积累更多这一世需要的知识。

“行了,各位同学,领一份讲义吧,然后把讲义翻到第56页,我们就从这儿开始讲。”

温教授从教室前方抱了一沓讲义出来,让学生自己往后传。

然后就跟之前一样,

没有对先前的小测试做任何评价,也没有就那五道题做任何直接的讲解,

就像是他说得那样,就只是判断一下教室里学生的学习进度。

然后,就直接开始了上课。

教室里的学生,基本都开始快速适应这种状态。

而正式开始讲课之后,

温教授就展现出了杰出的教学水平。

在接下来一个多小时的课程里,

温教授基本只挑着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讲,

但或许是多年教导英才班的经验,基本每次都能够精准点到学生们在思考和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然后就围绕着这些难点讲,并且做一些扩展和延伸。

如果单论教材来说,有些内容是相当跳跃的,但在整个数理体系中,相关领域中,又联系的相当紧密。

或者说,温教授授课的内容,最重要的,就不是教材中那些知识,

而是一个沉浸在数学研究领域中数十年的,一位二级教授,处于一个高屋建瓴的位置,

针对自己所了解的整个数学体系,给予学生们传授的一种数学研究,和思考数学问题时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让英才班的一众学生们显然就很满意。

书上的知识他们都可以自己学,他们可以直接看书。

而老师的教导,对他们来说,最大的作用就在这儿。学会研究和思考的方式。

建立起自己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这方面,走得更远的教授们,是他们的领路人。

而另一点,同样让英才班的学生们,格外满意的一点在于,

温教授真得一点都不‘啰嗦’。

一节课下来,

发下来的讲义往后翻了十几页。

倒不是说温教授单纯的讲得快或者全都一遍过,

一些较为重要的问题,温教授也并不吝啬讲仔细一些。

但其他的,那是一点时间都不会浪费。

要是普通班级,这会儿得痛苦不堪。

但英才班的学生们,都还是很满意的。

还是那句话,那种一看就能懂的内容,他们自己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