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直播:我的手机被古人窥屏了 > 第159章 古人看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感受东方美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9章 古人看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感受东方美学!

【只有华夏才能诞生这样一条线!】

随着新的视频映入眼帘,周筱好奇的看过去。

原来是介绍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视频。

【啧,说实话,还真没想到,作为首都,北京城里的古建筑还能保存的如此好,申遗好啊,申遗了就能更好的促进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

毕竟,很多大城市,为了现代化,可是将古代建筑都给拆了的。

比如地安门,庆寿寺双塔什么的,还有邯郸彭城玉皇阁这些,都给现代社会让步了。

怪可惜的!

周筱还真以为北京的古建筑,除了皇城,其他都给拆了,没成想,居然有这么多,而且,是在一条线上,想想都挺激动。

那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啊!

于是,端正坐姿,准备好好的观摩观摩。

而天幕下,一众古人在听到周筱的话语后也是瞬间好奇感迸发。

“只有华夏才会诞生的线吗?”

他们当然也很好奇,同样也有些疑惑,这个线神奇在哪?

怀着这个好奇心,一众古人纷纷抬头,就见到天幕之上,故宫,天坛,鼓楼,钟楼等众多知名古建筑一一划过天穹,呈纵向排布,构成了一条长七点八公里的超级轴线。

随着视角翻转,北京中轴线完整的展现在了天幕之上。

看到这天幕上凸显出的“北京中轴线”几个字,历朝历代老祖宗们恍然大悟。

“原来是皇城中轴线啊!”

要这样说,他们就理解了。

毕竟,历朝历代古人都是这么实践的。

从第一个皇朝开始,这就是皇城的必备。

只不过,天幕上这条中轴线比较长罢了。

一时间,定都北京的一众古人,那可谓是与有荣焉。

大明。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不错不错,这后世人把首都定在这里,甚得我心啊!”

不过,元朝以前的古人,则有些看不明白了。

那时候还没什么“西京,东京,南京,北京”这些说法。

都是洛阳,咸阳,开封,金陵,燕州什么的。

此刻都在猜测这北京在哪?

大秦。

始皇帝看着天幕,念叨着“北京”两个字,略有所思。

“后世的京都吗?”

将所有建筑都修建在一条直线上,光是看这俯瞰风景确实挺壮观。

“倒要看看具体都有哪些。”

一时间,历朝历代老祖宗们拭目以待。

而天幕上,继续讲解。

【也许你对这条线并不熟悉,但中轴线上的每一座建筑却几乎都被国人所熟知,那么,为何串联它们的一条线如此重要呢?让我来给你尝试解答……】

看着那些个巍峨的建筑,老祖宗们纷纷点头,都想看看这后世人接下来怎么说。

而随后就是“王朝间的接力”。

紧接着,天幕出现了一个皇帝扮演者,边上写着朱棣二字。

【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公元1420年登基十八年后的朱棣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迁都北京,所谓“天子守国门”就此展开……】

看到这里,天幕上地图骤然缩小,显现出神州大地黄河流域等特征,而北京那一块被着重标注。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老祖宗们算是知道北京在哪里了。

“原来北京就在这里啊?”

大秦,始皇帝更是长吁了口气,好家伙,这不是把首都迁到家门口了嘛?

就不怕匈奴南下,第一个把首都给打没咯?

首都不都应该设在腹地嘛?

看天幕上这大明的疆域,这也没有深入腹地啊,甚至于是咽喉位置了。

还真是够自信的。

难怪说“天子守国门”呢,不得不说,这样的气魄瞬间得到了始皇帝的认可。

三国时期。

曹老板也是看着北京位置若有所思。

“幽州啊,这个位置定都,似乎,有点意思啊!”

北拒匈奴,南可一路之下,遏制中原,真是个好地方。

一时间,一众军事谋略家都开始思考其中深意。

大宋,赵匡胤无奈的看着天幕上的介绍,一脸的渴望。

“朕,也想天子守国门啊!”

可惜,那个位置,打不过去啊!

而元清两朝则关注的是天幕上的建筑。

这建筑还有几分是咱们留下的影子呢?

大明。

朱棣一脸兴高采烈的看着天幕对其的介绍,很是满意。

没错,这就是我。

也只有咱才有这等气魄。

绝对不是因为那里是咱的封地,咱就是要让首都过于靠北,以此激励后代子孙,直面凶险,从小养成忧患意识。

正当朱棣如此想的时候,天幕也说出来同样的话。

【作为首都,太过于靠北,朱棣做对了嘛?

虽然北京地处华北平原最北端,但仍然被山水环抱,位置极佳。

东南方向是一片开阔平坦的冲积平原,直面渤海。

西北方向,燕山与太行山在此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位置恰好位于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交界地带。

所以,此地向北可挟持草原,向南又能统御平原,此地之战略性可想而知!

这也是除了朱棣外,辽,元,金,清等纷纷定都北京的原因。】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老祖宗们连连点头,这个观点很新颖。

毕竟,山海关的重要性历朝历代古人都知道,在此定都,背靠燕山,面向渤海,具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要么江山永固,要么与国同存。

【而定都于此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向世人传递一个重要观点。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这便是“以中为尊”。

为了进一步彰显身份和地位,数千年来,帝王们都做出了一致的选择,营建一条线,一条无与伦比的中轴线!】

看到这个说法,老祖宗们还是认可的。

毕竟,《周礼·考工记》中就有记载,贯穿皇城的中轴线才是最理想的都城。

所以,历朝历代,无论洛阳还是长安,开封还是南京,都将中轴线化为实践。

“所以,后世人将这一项工程申遗,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嘛?”

“这样也好啊,咱们这个年代啊,动不动一场战乱就是放火烧城,好多古物啊,就这样没咯,还是保护起来好啊!时常翻修,这才能留下我们的痕迹啊!”

不少古人感慨不已。

他们存在的证明,可不想成为过眼云烟啊!

而此时,天幕也讲解了北京中轴线的建造历史。

现世元世祖忽必烈修建了四公里的中轴线。

后来,朱棣继续扩建,再次延长了一公里。

直到一百年后,嘉靖皇帝营造北京外城,又将中轴线向南延长两公里,至永定门。

两百年后,清朝皇帝再一次丰富北京城与中轴线。

乾隆皇帝在景山建造的“五方亭”成为中轴线上的至高点。

就此,华夏历史上的中轴线巅峰之作就此诞生。

自北向南共经历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太庙、端门、社稷坛、天安门、正阳门、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几千多年的历史沉淀,造就了最理想的中轴线。

然而,这一设计并不单单是这么简单,中轴线上将各种建筑细分,就可以发现最神奇的一幕。

如果单看内城,他是一个由三个五百丈划分成了宫廷后区,宫廷区,宫廷前区三等分。

若在细分,紫禁城甚至可以按照七乘七的布局,覆盖整个内城。

而若是将间隔十丈的直线铺满紫禁城,就会发现,紫禁城内的院落严格按照五十丈,七十丈,九十丈这个十丈级的数字控制着城内建筑群的分布。

如此解说,历朝历代古人算是看明白了。

好家伙,真是有够细的。

甚至,不少没进过皇城的人,更是一脸的震撼。

这哪还是皇城啊,简直就是艺术啊!

特别是天幕上的3dd建模,整齐划一,看得不少古人眼前一亮。

朱棣更是激动的看着天幕,他是真的没有从这个角度看过大明皇城啊!

哪怕是皇城的设计师,也是满脸的陶醉。

毕竟,他可没有如此直观的俯瞰整个皇城,更无法一眼看完整条中轴线。

那时候,不论是图纸还是沙盘,可没有后世的模型来的直观。

不得不说,美轮美奂就是这番景象了。

看完这个视频,周筱也是无比兴奋。

“推荐这样一条视频给自己,看来在大数据眼里,我已经是一个很有底蕴和涵养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