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半月后,知道望都城来征粮的时候,苏萌并没有多放在心上,家里的蔬菜和粮食已经有人打理了,苏萌正在忙着教小工们种田,这里招收的都是小工,没有奴才一说,所以小工们也都是随时可以走的,都是张管事带来的人,倒也算放心。

这天李娘子正在院子里给盼儿扎辫子,守门的小厮阿飞进来禀告:“李管事,门口有人找赵夫人,说是望都城来的。”

李娘子三两下给盼儿扎好了辫子,对着阿飞说道:“去让翠翠招待着,前厅准备好茶水,我去叫夫人。”

阿飞快步走到门口,将张锋引进门,灵桥的天气奇热无比,但这赵宅,竟然觉得非常的凉爽,张锋一时间觉得特别惬意。

翠翠将凉茶端上来,微苦清甜的奇妙口感,让张锋一瞬间觉得遍体通透。这赵宅竟有这般好物,不过他转念想起当初赵贤给他的清凉丸,他在路上热的快要晕倒的时候,那一颗药下去,竟然让人瞬间神清气爽,这赵夫人定然是个有本事的人。

苏萌进门的时候,就看到张锋一脸好奇地打量着房子。

张锋的余光发现来人,他立即起身,眼前的少女看着清秀无比,一袭白衣宛若仙子下凡,一时间看得他有些呆愣。

“大人?”苏萌的呼喊打断了张锋的思绪。

“下官是御史大夫张锋,受丞相所托前来?请问姑娘是丞相的.....”张锋赶紧说道。

“张大人请坐,民妇是贤儿的娘亲。”苏萌淡淡地答道,张锋这才意识到,当初赵贤叫自己爷爷完全不是为了嘲讽他老,而是自己的娘亲这么娘亲,那外祖父定然和张锋是差不多的年纪。

“张大人方才说,前来是受贤儿所托?”苏萌开门见山地问道。

张锋立即拿出那只盒子说明来意,苏萌接过盒子,心头一热,贤儿最是懂事贴心。

收下盒子,苏萌突然想起,张锋已经来了灵桥好几日了,近日灵桥县城内因为朝廷前来征集粮食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商贾人家都愿意捐款,但都先望着别人捐,别人若是不捐,自己也不捐。

想到这里,便开口问道:“张大人,此次征粮不易吧?”

张锋闻言,苦笑着回答:“是啊,现在粮食多珍贵啊,灵桥又特殊,不像北方那些富裕城市,这里最接近灾区,气温高,那些有粮食的人都怕粮食持续涨价,没有粮食的人,粮店刚开门,门口就排了长队。那些富绅都存着粮食等着赚钱,捐得多得,也就是十石,二十石,离任务还远着呢。”

苏萌见状,倒是心安了不少,贤儿选中的人,定是不差的,没想到这人竟是这样一个直肠子,什么都说。

知道征粮不易,但还是来了,说明这人有担当。

他抱怨富绅们不愿意捐款,不是指责他们见死不救,而是先说,这里接近灾区,粮食珍贵,说明这人本性善良。

苏萌闻言说道:“张大人体恤百姓,是个好官。”

张锋听了有些傲娇地说道:“我张锋为官二十载,清清白白,一心为民,自然是个好官。”

苏萌一愣,这张大人不仅是个直肠子,还是个傲娇官。

苏萌淡笑道:“张大人确实有正派得气质,”顿了顿,“张大人,可知灵桥县是靠近灾区所有县城中最先搭起粥棚施粥的?又可知灵桥县的粥棚不是灵桥县衙门搭的,而是当地的富商秦家所搭?还知不知难民所的修建也是富商们自发提议,最后由县衙门同意审批后才有的?”

张锋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但他立即理解到了苏萌这话的深意,随即问道:“夫人是说,他们愿意搭粥棚,愿意修难民所救灾民,却不愿意捐粮食给朝廷,这是为何啊?”

苏萌面不改色道:“如今粮食涨价,价格已经是上月的二十倍,普通人家根本吃不起粮食,但灵桥县城让每个人几乎都能有一口吃的,富绅们愿意花这些钱,来提升自己在难民中的地位,但不愿意花钱给朝廷做嫁衣,而且他们的捐出去的粮食是否能真的用到灾民身上,他们也很担忧。”

张锋沉默片刻,随即恍然大悟道:“感谢夫人解惑,下官记下了。”

苏萌摆摆手,说道:“如今难民所正在修建,衙门为了不让县里大乱,只招了些难民做工,想必还有些时日,灵巧县城才能收容更多难民。张大人如果能帮助灵桥县一起建立难民所......”

张锋震惊眼中闪过一丝敬佩,赵夫人一个妇道人家竟然有这样的见解,一阵寒暄道谢后,苏萌也不打算留张锋吃完饭,毕竟她一个女子也不方便留外男在家。

张锋从赵宅出去,立即回衙门,和县太爷商量,明日开始,从望都城带来的士兵和收粮的人,都由县太爷安排,去粥棚,去难民所,都好。

县太爷听了这话喜形于色,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情绪。原本县衙人手短缺,而修建难民所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政绩工程。如今望都城有人前来,不仅了解此事,甚至亲临现场监督施工进度,那么圣上必定会更快地知晓他的功绩。然而,如果真的让这些尊贵之人在烈日下受苦受累,恐怕会引发意外状况;一旦出现任何闪失,自己恐难保命。

张锋居住之处位于县衙内专门为外地官员提供的临时居所。当张锋传达这个消息时,众人虽然口中应承着,但心中却颇感不满。

有人抱怨道:\"我们此次前来仅仅是负责征收粮食而已,凭什么还要去做那些苦差事呢?\"

另一人附和道:\"是啊,我听闻张大人昨日前去拜访了一趟赵宅,回来后便产生了这样的念头。\"

\"赵宅?\"有人好奇地问道。

\"你们难道不清楚吗?那可是赵将军的府邸,赵丞相的生母便住在那里。\"

\"这么说来,莫非是赵夫人给了张大人一些指点?一介女子又能懂得多少呢?\"

众人议论纷纷,对于张锋的决定充满疑虑和不解。他们觉得自己肩负着征粮的任务已经够辛苦了,现在却还要被迫参与到修建难民所这种体力劳动之中,实在有些不公平。同时,认为她不过是个妇道人家,未必懂得其中道理。

可这些人第二天去了工地和粥棚,便慢慢地打消了这些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