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为现在的清河县是离靖州最近的第一上县,又是养蚕大县,所以很多走商的,当官的,能在周边置办地产的,纷纷置办起来。

李家村的人,水沟村的人,甚至满山,上贾家下贾家,吴家冲,新庄老庄,大小黑田……全部村人都将近城的土地高价卖了,卖了之后才发现地价越来越贵,要想再买回来那是几辈子人也不可能了。

李光正搬走白泥山造出的一百亩田,就有不少人看上,天天跑来盘问价钱,最高有人出到三万两银子要买那一百亩田来造庄子。

一来是看上了这边就在城墙根儿下,二来是就近半里路上有道面朝山上的城门。

这边的城门就是让人上山采菌菇卖到皇家菌菇采收点的,不然朝空山上开什么城门洞?

就是因为这个城门洞的预留,让所有人都知道了,李家村后山彻底的成了风水宝地。

有些人就动了圈山赚菌菇钱的念头,所以一下子呼啦啦的买山运动开始了。

村里的人买不起山,只能望山兴叹。

官府九月下旬突然停止了后山的远山买卖,那个意思就是不准地主圈地垄断山头,不然菌菇价格也会被垄断,这可不成。

李光正刚买下炭山脑和绿水塘没多久,才造出地种上小麦,朝廷的命令就发了下来,已经卖掉的山林不再追究,没卖的不准再卖,要留给百姓赚钱生活,打柴挖野菜。

李光正乐的,简直连脸上的毫毛都要笑掉了。

就是因为他感觉到不对劲,怕两塘水被人买走,以后自己采蘑菇就被动了,才急匆匆买的山林,原来朝廷也知道不对!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如今白坡的小麦和蚕豆长势无比良好,看着都喜煞人。

三万两银子听着确实多,买县城边上的地真的是很贵了,但李光正又不是一个差钱的人,自己辛辛苦苦参与了所有的造田运动,那是万万不会卖出去的。

如今普通良田的价格还是八到十两银子一亩,但是县城周边没圈进城里的,一天一个价的往上涨。

有特别好的地方已经涨到了四十两银子一亩,都是想搞成宅基地造房子用的。

有人来打探绿水塘的地卖不卖。

经年有水的地方,说白了那就是风水宝地啊。

无论是造庄子或者修别院,都是妥妥的风景区。

但李光正就是个种地狂,给他一百万两他也不会再卖出这些地方了。

绿水塘和炭山脑山后的地,麦苗都出得很好,这些地方曾经都是村子里放牛娃最爱来的地方。

水多野果多,而且水草丰美,小孩子可以满山跑,牛羊丢在草地上就行了。

现在村子里的人都成了城里人,放牛放羊就必须把牛羊圈造在山上,这样一来有些不愿意麻烦的人就放弃了养牛羊,反正只剩下一点地了,刀耕火种也是可以的,不一定要用牛。

养牛不容易,每天都要溜,下雪天都要拉。出去走一走。

有部分村人将牛羊留了下来,在自家的山地里起了小屋,留人看管牛羊,当然大部分留的是老头子守牲口。

小孩子忍受不了夜的恐惧,人们也怕山里有野物,吓到孩子都不好,别说运气不好叼走了呢。

白天多半是换孩子来放牛羊。

因为南方气候都是亚热带气温,秋天的植物也还在疯长,李光正移的苦剌花正在迅速的成活,不重要的很少有人光顾的地方,用的就是苦剌花的种子,所以放牛娃也没法再把牛放到已经彻底的变成庄稼地的绿水塘了。

炭山脑不用说,前山下的塘子变成了鱼塘,后面也变成了庄稼地。

绿水塘和炭山脑都预留了几处出水口,将干净水开沟外放,放到了李家山林之外的地方,这样那些放牛娃在周边放牛才有喝水的地方,牛羊也有了歇脚处。

这是李洪涛叫儿子这么做的:“人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什么叫泽被乡里,这个就是泽啊。之前天干大旱的时候这里的水都没有断过,就说明这里有长流水。

这个水就应该引流出去,上山种地的人也能喝到水,方便他人也就方便了自己,那些人就不会再羡慕嫉妒恨了。

不然人家做梦都想搞死你,之前大家平等,凭什么现在就要不一样?

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不努力,或者努力的方向错误,只会恨为什么身边的人比自己过的好,远处过得更好的他们看不到,眼不见为净。

但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的就不行了,就不能过得比他们更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果然人世间都有生存法则,阿宝家全家吭哧吭哧改造水道,将能喝的干净水引导到各个沟沟坎坎里,又流到半山水渠去相会,到那里以后只剩下小水流了。

因为都是红土坡地,开起来也不费多少事,仙修的能力也好,开石头就像划豆腐,那叫一个方便快捷。

水道沿途经过很多浅草坡,小山头松木林,荆棘林,这些都是小孩们经常放牧的地方,这样一来很多人都觉得阿宝家大仁大义,给了村子里的人无数的方便,都对他们一家人称赞有加。

开出六七里路的水道,都有从满山开到李家集镇的路远了,只是那是半山开渠,全是石山,这边有的地方本来就低凹,不用全程开。

再说这些地方石头少,都是顺沟开沟,不用特地的路线,哪里方便就划到沟里,再引导到另一条沟里,几天就将就通水了。

至于维护,经过谁家的地边,谁家都为了种地时能喝上方便水,都仔细经育。

一条半米粗的水流,淌过无数细碎的石子沟,流到了半山水渠里。

之所以冲出石子沟,是李光正仔细测量评估过路线,经过有细沙石的地方,水才不会被泥土吸干,加上沙石干净,放牛娃们也能喝上干净水。

有的地方没有砂石,还专门从附近弄来,垫了一下。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些水会不会被下面有地的人将水导入地中改地成田。

实际上根本没有这种可能。

山地大多都不够平坦,就是有平坦一些的,也不在水流经过之地,所以这些水跑了一圈下来,基本上还剩下一半。

好处是有些水边地有人开成了菜园,种起菜来了。

因为城里不能浇粪,臭味熏人,所以确切说就是不能再种菜了,有点小土地要么卖掉,要么种上花草。

现在的城里人吃菜怎么办?城周边有地就种在地里,没有的就到街上买菜吃。

像满山这样刚好在城外的村庄,水又丰美的地方,很多能改的田地都改成了菜地,菜地翻土快,收入增长就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