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学生升班的条件极为苛刻,那么负责教授知识的夫子,自然也得是精英中的精英。科举学院里的教学夫子至少都已经取得了秀才的功名,教现阶段的学子绰绰有余。

为了确保科举学院能够拥有足够优秀的师资力量来满足教学需求,官府邀请了很多当地颇有名望的私塾先生加入科举学院,让他们担任学院的授课夫子。

如此一来,这些夫子们就有了正式的编制,成为了吃公家饭的人,每个月都可以领取学院发放的薪水。

虽然这样可能会让他们赚到的钱,比以前开私塾的时候少一些,但胜在稳定,不必担心光景不好,影响收入,而且,现在还有其他同事一起分担教学压力,再也不用害怕那些难缠的学生家长找上门来闹事了。

不仅如此,夫子们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家人,享受家庭的温暖。甚至,他们还可以利用学院提供的学习资料,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继续深造,争取更上一层楼。

而对于学员们来说,处境也比之前好上许多,以前,他们需要每年向私塾先生交纳一定的束修,现在则只需要向科举学院缴纳学费即可。

这样一来,每年需要花费的银两变少了,但是所能获得的学习资源却变得更加丰富和优质。

总体而言,这样的转变,不管对私塾先生还是众多学子来说,都是喜闻乐见的。

说起教学资源,林初一利用自己长公主的身份,调取了近十年来各地的科举档案。通过对历年的考试题目和优秀范文的分析,琢磨出了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林初一整理出了全套应对科举考试的方法,包括考试的常见套路、容易得分的要点等等。

接着,她又结合这些发现,以及科举必读书籍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考试题目,并将它们编撰成厚厚的册子。

林初一要求夫子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按照相似的模式给学员们布置课业。这样一来,学员们不仅能够得到充分的写作训练,还能逐渐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从而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

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适应真实的考试环境,林初一还特意组织了多次模拟考试。在模拟考场上,一切都按照正式科举考试的标准和流程进行,力求营造出最逼真的氛围。

通过这种方式,学员们可以提前熟悉考场环境,减少紧张感,同时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林初一明白,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同样重要。因此,除了正常的课业学习外,学院每周都会专门为学员们安排体育课和兴趣课。

体育课的出现,是为了让学员们有一副健康的身体,兴趣课的出现,则是为了让学员们在学习之余,培养一项自己的爱好,在放松精神的同时,也能拥有一技之长。

家境贫寒的学子可以利用学到的技能,给自己赚些外快,以此来减少家庭的负担,同时还能通过这些活动,让学员们开阔视野,不至于成为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说到学习技能,就不得不提林初一划分出来的第三类学院了。

第三类学院是职业学院,考虑到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工种,林初一将职业学院按照性别划分为男子职业学院和女子职业学院两种。

男子职业学院的教学职业目前共有十种选项,其中最热门的职业当属厨艺、木工和建造。

女子职业学院的教学职业总数略逊一筹,只有八种,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刺绣、厨艺和手工。

进入职业学院就读的前提条件同样是要有初级学院出具的结业证书,先头说的,在初级学院毕业之后,进入更高等级的学院进行深造,指的就是这两种职业学院。

因为供养一个读书人,培养他从入学到入仕,需要的成本太高了,甚至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在科举道路上有所建树,所以很多条件不好的人家,都不会选择供养自家人,走上读书科举的道路。

林初一创办的职业学院,给了贫苦百姓一条新的出路,只要送自家孩子去初级学院学习三年时间,就可以报考职业学院,在里面学到一门养家糊口的本事。

同样都是花钱,科举考试这个无底洞,就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大坑,而送自家孩子去读职业学院则完全不同。

只需短短几年时间,孩子们就能在学院中学到一门实打实的手艺。一旦学成毕业,马上就能为家庭带来收入。如此看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选择去职业学院学手艺显然更为划算。

尽管去职业学院上学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和要求,同时也要花费金钱和时间,但要付出的代价与其他方式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通常情况下,如果家长们想让自己的孩子跟随手艺人学艺,不仅要支付高昂的学费,而且孩子们还得在手艺人手下打上好几年杂工。

要是彼此之间关系不够亲密融洽,那么别指望学到真正的本领。毕竟,谁都害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然而,职业学院却大不相同。在这里,孩子们同样需要花费几年时间学习,但除了掌握读书写字的能力外,还能够学到真正的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无需担心因为礼数不周或者礼物不够丰厚而导致孩子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无论怎样计算,送孩子去职业学院都是更加划算的选择。

本着这种心态,林初一办的初级学院在建立之初,就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前来报名学习的百姓络绎不绝。

初级学院的成功招生,给科举学院和职业学院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一波波学员从这几个学院毕业,走进社会,读书识字的好处,渐渐显露了出来。

在他们进入学院学习进步的这几年时间,三州之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林初一利用长公主与商盟会长的双重身份,在官府与商盟之间牵线搭桥,陆续开办了公私合营性质的工厂。

其中包括纺织厂、印刷厂、制衣厂、玻璃厂、肥皂厂、制药厂、家具厂、食品加工厂、棉麻厂、水泥厂、化肥厂,还组织建造了许多林场与牧场,在办厂的同时,不忘注重林业与畜牧业的发展。

厂子建起来了,就需要招聘大量的员工进厂进行商品生产,而这些工厂的招工要求各不相同,但有一条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招收的员工有文化要求,要求招聘进来的员工,最少都要拥有初级学院出具的毕业证书。

想要获得毕业证书,从而获得招工考试的考试资格,就得送自家符合条件的孩子去学院上学。

在这一条硬性条件的推行下,三州之地的百姓们,不管是出于希望自家孩子通过上学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光耀门楣,还是单纯的只是想送自己孩子去学院混几年,得一个文凭,将来好参加招工,得到一个稳定的工作,都开始自发的把自家的孩子往学院里送,学院的招生数量逐年上增。

见这招用在老百姓身上颇有成效,林初一便依法炮制,在后续建立的厂子里都加上了这一条硬性规定。

为了改变当下女子的社会地位与生活环境,林初一在纺织厂、棉麻厂这类工厂的招工要求上显的更为苛刻,表示这类工厂招且只招女性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