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为了她自己,也为了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林初一决定提供改良的造纸技术,让卫生纸提前面世,并广泛普及。

至于建立纺织厂,林初一是想给女子多提供一些就业岗位,等纺织厂的供应链成型,就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上岗的女子多了,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当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而造纸厂不但可以造出卫生纸,还可以制造用于书写之用的书本纸张,造纸技术革新之后,造纸的成本就会降低,造纸成本降低,纸张售价自然也会跟着下调。

这对于家里供养读书人的家庭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读书不但费笔墨,也很费纸张,纸价低了,就意味着他们在这方面的花销也会跟着变小,日积月累,也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对于富裕人家这点钱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家里清贫的人家,省下的这些钱,就可以多给家里人置办几件体面衣裳,或者让家里的孩子多吃一段时间饱饭了。

往小了说,造纸技术的升级可以改变一些小家庭的家庭情况,往大了说,造纸技术的升级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而言之,不管是纺织厂还是造纸厂的出现,都会对社会起到正面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林初一不仅可以靠着这两个厂子盈利,还能借这两个厂子获得源源不断的功德值,这买卖怎么想怎么划算。

眼下钱来也写信过来向林初一讨要配套的设备图纸,很明显是把这个任务提上日程,准备开始行动了,林初一自然也不会拖他的后腿。

纺织厂和造纸厂的工厂设计图以及机器设计图,早在林初一跟钱来也提出这个设想时,就已经准备好了。

在装订工具图纸册子的时候,林初一就把那些设计图一并夹在里面了,就是不知道钱来也看到那么多工具图纸,知道自己身上的任务又多了,脸上会是什么表情。

林初一将自己代入钱来也的打工人身份,若她是钱来也,在原本工作强度就很高的情况下又让她去负责一个难度不小的新项目,她怕是会当场崩溃并选择摆烂。

想到这里,林初一立刻甩了甩头,准备把这个想法甩出脑袋,实在是太可怕了,还好她不是打工人。

不过,这样换位思考一下,她给钱来也的任务的确太多太重了,目前就先这样吧,之后再有什么活儿,就分配给其他人好了,可不能只得着钱来也一个人薅。

林初一是这样想的,却不知道她认为被压榨狠了的打工人钱来也在得到那册图纸之后,激动到连夜更改了未来半年的发展计划。

他先是修改了木料加工厂的建厂图纸,在厂子里面增添了新的生产线,专门用于制作林初一画出来的各类新型工具。

然后将匠心坊的新分店地址定在各县管辖内的大小镇子,落户在镇子内的这些匠心坊分店的主推产品,会从摇摇车、轮椅等中高端产品变成各种新型工具。

除此之外,钱来也还为这些新型工具写了好几页的营销策略,力求让老百姓用上这些新型工具,然后让老百姓成为新型工具的自来水,自动自发的宣传新型工具,最终将新型工具的好名声反哺给匠心坊,使得匠心坊的品牌越做越大,口碑越做越好。

钱来也是越想越激动,越写越兴奋,脑子转动的速度也跟着越来越快。

一晚上没睡的他,不但没有丝毫疲惫,反而神采奕奕,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接下来好长一段时间的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而新型工具在钱来也的营销之下,的确达到了钱来也想要的效果,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匠心坊”这三个字也凭借新型工具的热销,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一个连锁品牌,为各地的店铺招揽了一波又一波的新客源。

作为新型图纸的绘画人,林初一也在这场成功的营销中,获得了不少功德值和隐形声望。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当下的林初一并不知道钱来也的具体安排,她看完信之后,就把信收好放进空间,揣着银票出门,坐上黄大爷的牛车,出发去镇子上了。

她这会儿去镇子上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换足够的铜钱,明天好给村里人结辣椒钱。

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第二天,林初一一家子一大早就在院子里等着村民上门,很快就有村民从敞开的院门走了进来。

林初一接过村民递过来的条子,在账本上核对无误后,就报出数额,让林锦绣负责给钱,村民当场清点银钱,确认数额无误后,林初一会撕毁条子并在账本的对应行做上标记,然后继续等待下一个村民的到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她家的人数越来越多,林初一收取条子的时候惊讶的发现,来的这些村民都是各家家里的老人,林初一不由好奇起其他村民的去向,便开口问了出来。

却原来,昨天他们离开之后,里正又单独召集了村民们一次,他大伙儿一起商量这串串香的卖法。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商议,总算是商量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所有手里有方子的人家一起卖串串香。

当然这个“一起卖”指的是大家都去做串串生意,每串串串上东西的数量要保持一致,且价格也要一致,素菜一文钱一串,荤菜两文钱一串,不可以哄抬物价,或者恶意竞价,买卖前各自选好地方,尽量不在一处。

在这些前提下,大家各卖各的,赚多赚少全看个人本事。

于是今天一大早的,家里的壮劳力就跟自家媳妇挑着连夜制成的串串和涮锅出门做生意去了,来领钱的自然就只能是家里的老人了。

那些家里还有上千斤辣椒的人家,人家更是早就对自己手里这批辣椒的去向有了规划,不着急卖串串,而是挑着红辣椒坐牛车到镇上、县里各个酒楼饭馆找店老板推销辣椒,极力游说让店老板安排店里的厨子用他们带的辣椒炒两个菜试试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