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随着常小小的腹部渐渐隆起,就连对生产有抵触的仪凤帝也开始期待着孩子降生。

虽然有可能孩子受毒气影响会是个傻子,但仪凤帝也打算让他做个快乐的傻子。

只是临产日期将近,该准备的都得准备,月子房啦、稳婆、奶婆、医婆都得开始预备着。

其中奶婆是顶顶重要的,在本朝奶婆的身份地位比较高,像仪凤帝自己便有个奶婆,他自小便是吃奶婆的奶长大的,登基后还封其为晋国夫人。

奶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仪凤帝早早就嘱咐顾总管去民间挑选。

奶婆说是婆,其实都是刚生产完的妇人,首先年龄不能太大,一般也就二十来岁,再者举止得端庄,模样还要长得周正。

由于宗室众多,奶婆一直都是有的,只不过有些被收入府中,被称为坐季奶口;还有一些奶婆,只是登记备用,还在自家住着,有事便可传召,这种又被称为点卯奶口。

奶婆一旦选定好,便要离开夫家住到宫里,以后也由皇室养老。

当然奶婆舍了自己的孩子去喂养别人的娃,未免有些残忍,所以为了补偿奶婆,不仅会给本人封赏,也会顺道提携她的孩子,按照惯例常安排做伴读。

奶婆选好以后,还得选稳婆,毕竟男女有别,太医不可能去给皇后接生。

稳婆人选也要到民间找,评选标准首先就是家世清白,然后还得有多年的接生经验,这些人选好后列出一个名单,待到临产期将近时,再统一入宫。

整个后宫因为即将到来的皇嗣而忙碌着,当裴一率领大军凯旋之时,常小小也终于熬过了孕吐期。

“你有孕在身,要不还是待在宫内吧。”仪凤帝看到她高高隆起的肚子有些害怕,万一摔了可不是开玩笑的。

“没事,裴叔来了,岂能不亲迎,”常小小拿着一根鸡腿啃着,对顾总管吩咐道:“你让御膳监再多准备两道鱼。”

顾总管笑眯眯地应下,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光禄寺早已备好大鱼大肉犒劳将士,常小小所说的两道鱼应该是给裴王爷等人准备的家宴。

“你不是不吃鱼嘛。”仪凤帝都快被常小小的口味搞崩溃了,之前是什么都吃不下,现在就连最不爱吃的鱼也喜欢上了。

常小小点头,“是啊,以前是不吃,鱼腥不说,还刺多,但现在闻到那个味就想吃。”其实她自己也有点崩溃,明明以前不喜欢的东西,突然就变得特别喜欢。

顾总管在后宫多年,这种事见得多了,以前也有贵人边吃臭豆腐,边流泪的,明明那么臭,可就是馋得慌,“娘娘可是双身子,许是孩子爱吃呢。”

“那倒是随我。” 仪凤帝摸了摸她的肚子,心里悲喜交织,真是难以名状。

悲的是孩子可能是个傻子,喜的是马上就会有他俩亲生的孩子出生,仪凤帝最近也频频去宗庙,对着父皇的画像道:“有什么错朕自会担着,不要害了你的孙儿。”

常小小吃完漱了口,又用清水净了手,道:“走吧,温太医说生产前要多走动,这样好生些。”

仪凤帝扶着她,“那饭后我们一起去御花园走走。”

“我还想带着狼群去山里跑一跑的呢。”

“姑奶奶,你这是要我的命呢,咱能不能悠着点……”

顾总管看着他们小两口边走,边斗嘴,笑着摇摇头,忙紧紧跟上。

帝后两人带着文武百官出城迎接王师,路两边围观的百姓,将鲜花和手帕都纷纷抛给凯旋的将士,还有民间自发组织的锣鼓队,欢天喜地地敲打着喜庆的曲子。

百姓们如此兴奋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裴王爷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恐难有来者的功绩。

就连以前的裴老将军也只是把真国士兵赶到原始森林里,但这次不一样,这可真正的开疆拓土,以后再无边患。

裴一早早便跳下马,跪倒行了大礼,“陛下,老臣幸不辱命!”

“裴叔,快快请起!”帝后两人同时将他扶起。

裴一看到常小小大腹便便的模样,急道:“皇后娘娘,小心凤体。”

“嗐~没事,最近能吃能睡,除了肚子大点,不能跑、不能跳的,一切都好,呃……”常小小不好意思地笑道:“就是胃口大开,吃得多些。”

裴一哈哈大笑,“我那浑家当初也是这般,胃口好,吃嘛嘛香。”

几人说了一会儿话,接着各官员过来给裴一见礼,而后众人一起进城,此时光禄寺已经准备好了庆功宴。

席间,帝后和众将士一起举杯共饮,不过他们并没有和将士待太长时间,毕竟有顶头上司在,众人太过拘谨,有些不自在。

仪凤帝也识趣,将招待工作交给礼部官员,要求只有一个,务必让众将士们齐兴,酒水和歌舞表演都统统安排上。

帝后两人则和裴一去了后宫享用家宴,对外说是家宴,其实是商议国事。

顾总管早已命御膳监摆好酒席,而后便招呼众宫人退下去,还贴心地关好殿门,并亲自守在门口,避免有不怀好意之人靠近。

三人都是一起出生入死走过来,此时放下君臣身份,讨论起如何处理真国百姓的问题。

裴一叹道:“真国人多以渔猎生活,素来桀骜不驯,恐怕大军一撤走,又要生事。”

虽然真国国君作为人质已关在京城,但真国民风彪悍,强者为尊,只要有人振臂一呼,立马就能拉起一支反抗军。

仪凤帝眉头紧皱,“真国山高林密,若是杀光百姓,一来有伤天和,二来容易激起民愤。”

真国人又不像农耕民族,被田地禁锢在一处,他们都是满山乱跑的,想杀光谈何容易。

常小小边听他们说话,边吃着烤鱼,闻言放下筷子道:“如今真国子民亦是我国百姓,干嘛要杀?不如多多教化,有朝一日总能归顺。”

以杀止杀的手段,短期看着可以,但长期来说,只会把真国人变成仇人,不利于以后的和平统治。

“小小说的有理,”仪凤帝转头问裴一,“不如想办法把真国孩子送到我国学习,也允他们参加科举,其学习生活的费用由户部全包,你看怎么样?”

裴一点点头,“好是好,只是这是水磨功夫,没个三四十年看不到成效。”

“慢慢来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