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最强太子 > 第306章 游历仙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心中亦暗暗立下誓言,必要令长安城修炼至强盛之境,唯有如此才能守护周全自身周围的所有同道中人。

“迪丽仙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其舞姿竟有此等神韵,实属出乎意料之外。”

韦玄贞在一旁赞道,迪丽公主的舞艺令人叹为观止,纵然他内心始终视己女为世间无双,但看过迪丽公主的舞蹈之后,他也难免暗自思量,若论起舞技,恐怕迪丽公主舞动起来,他的爱女怕是要逊色八筹有余。

“家父向来极少如此赞誉他人呢。”

韦丽回应道,并对迪丽公主投以羡慕的目光,她自愧无法将舞蹈演绎得如此之美轮美奂。

迪丽仙子翩然而归,李杰便请她坐在了自己的身旁。

“辛苦你了。”

李杰柔声言道,他对迪丽公主倍加怜爱,这位仙子般的少女给他带来的感觉就如同刚刚走出秘境花海一般清新脱俗,同时他也深深感叹于迪丽公主所承受的命运不公。

“能为殿下献舞,乃是迪丽之荣幸。”

迪丽仙子听见李杰提及她的辛劳,心头的过往哀伤瞬间烟消云散,往事已成过眼云烟,前方的道路才是她追求的方向。能在太子殿下身边侍奉,才是迪丽仙子最为欢喜之事。

“小妹真是天赋异禀,若是换作姐姐我,就算再修炼个一年半载,也未必能达到你这般的舞艺境界。”

韦丽在一旁由衷地称赞道,这是她首次对迪丽公主如此钦佩,对方竟能跳出这般曼妙之舞。

迪丽仙子自幼习舞,自然非一两年功夫所能企及。她满脸笑容地道:“多谢姐姐赞赏。”

舞毕,现场众人纷纷歌唱起舞,其中不乏李杰曾经赠予他们的曲目。

一位仙子走来向李杰敬酒,“殿下,这次请您务必为我们再谱一曲新歌,姐妹们唱您的佳作已有数月,期盼再次聆听殿下的新篇。”

当年李杰曾携韦丽探访红缨园,传授了许多美妙的歌曲。此次重游故地,众人都期待着李杰能再度赐予几首新曲,好让大家再品味几个月。

“殿下还会作曲?”

迪丽仙子惊奇地看着李杰,万没想到他竟然还通晓音律,这实在超出了她的预料。

“那是自然,迪丽仙子,方才你所听到的曲子便是殿下创作的,你觉得悦耳吗?”

那位仙子见迪丽仙子并不知晓李杰精通音律,遂告知道,此间诸多动人心弦的歌曲皆出自李杰之手。

“殿下,您再次让我感到震撼,原来这些优美的乐曲皆出自您的手笔。”

迪丽仙子惊讶地道。

\"修为震惊世俗,我还未见过有任何事能难倒殿下的。”韦丽满脸傲气地在一旁言道,那次李杰谱写灵歌之时,她便亲临其侧,聆听李杰一字一句唤出天籁之音,那旋律摄人心魄,尤其动人,犹如仙乐飘渺。

李杰也无法推辞众人盛情,让他们听自己吟唱一番也并无不可,毕竟只需随意选取一首凡尘仙曲即可应对。

“既然各位如此渴望一听,那我就献上一支曲目吧,但你们需得记牢,我只唱一次,绝不重演。”李杰如是言道,此刻怡红楼中的诸位舞姬皆面露欣喜之色。上次正是李杰的仙曲令她们沉迷良久,更震动了整个长生界,使得怡红楼一时名声鹊起,这一切成就皆因李杰之曲。如今,太子殿下又要再次赐音于她们,又有谁能不为之雀跃?

“我漫步于长生古街上,听修士颂扬长生界;人潮涌动间戏子与小丑穿梭其间,金黄落叶归于永恒之秋;古老的仙域之中,闻仙子抚琴之音;明月高悬之夜空,见稚子放飞灵光花灯;望郎君子轻揭面纱,夜宿仙馆借星辰之力追寻;我本修行散人,闲逛长生界之繁华。”

李杰将原本名为“游京”的仙曲略作改动,将第一句中的京城改为长生界,并将一处关键字替换为长生界,由此,“游长生界”这首新曲应运而生。

众人沉浸于李杰悠扬的歌声中,那诗词般的韵味与朗朗上口的曲调令人陶醉。

“实在美妙无比,这样的曲子我还是头一遭听见。”韦丽不由得发出赞叹,这也是她首次聆听李杰演唱此曲,仿佛在他口中,便是信手拈来的仙曲。

“我也要学习这首歌,殿下,您回去能否教教我?”迪丽公主被李杰这悠扬的“游长生界”所深深吸引,不禁向李杰提出请求。

歌曲中充满了长生界的风情雅致,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怡红楼的舞姬们早已各展所长,有的记录曲谱,有的抄录词句。

李杰仅哼唱一遍,她们已尽数记录完毕。

“自然无妨,你想学的话,回去我可以教你几首,什么样的曲子都能满足你。”李杰语气平淡地道,对于他而言,教授几首歌曲比起修炼之道确实轻松许多。而且只要看见迪丽公主以及其他亲人欢愉的笑容,他的心境也随之愉悦。

“殿下,您可不能偏心,回去我也要请您教我。”韦丽亦紧随其后表示,李杰所唱之曲虽与她们平日所唱迥异,但却同样悦耳动听。既然迪丽公主有意求学,她自然不愿落后,也要学习这些仙曲。

此时,那些舞姬们已将李杰的新曲记录完毕,并迅速组织起了现场伴奏。在弥漫着“游长生界”仙曲韵味的氛围中,李杰等人皆感受到了难以言表的舒畅与惬意。

“真是让人难以想象,李杰的脑海就像是文曲星转世一般,任何事物无需多思,便能随口吟唱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