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无限人生:被困在了一生的时间里 > 第332章 意味着往前继续有了基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2章 意味着往前继续有了基础

“好,好小子!好小子……”

此刻指挥大厅里,所有参与了长夜堆设计和建造的人们,

激动是难以按捺住的。

有四五十岁了的研究员,一下涨红了脸,从座椅上窜起了身。

还有些身手敏捷地,恨不得蹦起来。

除了欢呼,下意识的鼓掌,

每个人都做着不同的动作,高举起了手,将自己带着的帽子都扯了下来,

他们自己都不一定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

只是竭尽全力地,想要表达此刻的激动。

就像是此刻在场许多人嘴里都在胡乱嘶喊着什么,

嘶喊的内容或许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表达着此时此刻的一种情绪。

旁边,华新社的摄像头,忠实地记录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镜头缓缓扫过每一个激动的人们。

长夜堆的建造过程,每一个研究员都事实上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即便是大部分压力都被莫道给扛了,

但每一个被长夜堆项目吸引,聚集在这里的研究员,

都对长夜堆的未来抱有很大的期望。

他们怀着相同的理想走到这里,自然不希望长夜堆真得倒在漫漫长夜中。

同时,即便是莫道从未给他们施加过压力。

即便长夜堆最终失败,也不会有人直接怪罪他们。

但长夜堆一旦没有取得足够的成绩,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不会有长夜堆这样的项目落地。

也不会再有这样一大笔资金砸在这个领域,让他们放手尝试所有可能的方向。

这是不受大多数人意愿影响的,一件必然,甚至应当的事情。

而现在,长夜堆建成后的首次运行,给出了一份至少足够不辜负长夜堆立项以来每一个研究员付出,以及不辜负各方信任的一份答卷。

一众研究员都宣泄了长久以来积蓄的压力,

不少人已经红了眼眶。

莫道旁边,

坐在座椅上,因为病痛有些虚弱的洪教授,

在指挥大厅响起欢呼声的那一刻,也想要强撑着身体,站起身来,

只不过身体太过虚弱,最终也没有成功。

而洪教授望着指挥大厅一众年轻,中年,研究员的欢呼声,似乎也释怀了。

没有再想要起身,只是哈哈放声大笑了起来。

而另一边,同样身躯已经佝偻的张院士,

在莫道宣布关键的实验结果时,还侧着些身子,想要倾听的更清楚一些。

不过,他也不用听那些数值,只需要听满屋的沸腾声,就已经知道结果。

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手紧紧抓住了莫道的手臂,

有些语无伦次地反复重复着‘好小子。’。

似乎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激动,又似乎想要按捺住自己的情绪,

但最后,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眼泪洒落在了地上。

他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上,付出了自己一生的时间,从青葱年少,到两鬓斑白。

而现在,终于看到了可控核聚变研究这条道路上的转折点。

漫漫‘长夜’过去,终于看到了曙光。

……

莫道看着指挥大厅里激动的人们,脸上也带上一些笑容。

对长夜堆的首次运行能够达到的成绩,他是有心理预期的。

此刻,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成功了吗?

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

先前莫道列在白板上的那几个关键问题,一个都未曾真正解决。

现在的数值是包括他在内,整个长夜堆研究人员在现有的技术和理论下,将长夜堆的整体设计打磨到了极致的结果。

但这依旧是可控核聚变研究道路上的关键节点。

是最关键的进步。

q值代表的是自持率,超过一与没超过一,意义是迥异的。

在通俗的意义中,这是0到1的突破。

在这儿之前,所有的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都可以说除了实验以外没有实际意义,

而在这儿之后,长夜堆已经有了实际意义。

不管是q值1之上是多少,哪怕只是0.12,或者更少。

都意味着,长夜堆在维持自身运行的情况下,真正能够向外产出能源。

再直白的说,就是如果不考虑商业堆的运行成本,此刻,可控核聚变就已经实现了。

“莫研究员。我想代表全国的观众,询问一下。”

“在通俗的意义中,现在长夜堆首次运行取得的成绩,意味着什么?”

华新社的记者都受到现场气氛的影响,有些眼眶发红,

这种激动的氛围,是相当感染人的。

按捺着情绪,这位记者再趁着这个时间,询问了莫道这样一个问题。

莫道看着这个华新社记者,想了想过后,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回答,

“意味着,此前在理论中,应该可以创造出来的可控核聚变堆。在现在,我们可以确定,可控核聚变堆,的确可以被造出来。”

有着专业素养的记者,在莫道这句话下,都短暂愣了一下,

他能够感受到莫道这句话的分量。

莫道很直白的告诉他,这次长夜堆首次运行实验的意义,

就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从此被确定了下来。

此前,能否真正造出来可控核聚变堆,将可控核聚变作为能源来源方式,

这是未知的。

但现在,是肯定的。

因为,长夜堆已经造出来了。

哪怕它的q值或许还远远达不到商业堆建造的要求。

但情况就是不一样了。

长夜堆的首次实验运行,以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结束。

而外部,

也对这个振奋人心的结果,给予了它应有的,甚至有些过度的反应。

……

上面经过一些讨论。

最终还是选择将长夜堆首次运行实验的结果,一定程度上进行公布。

当天,原本正播放着日常节目的总台电视,

以临时插播的方式,播报了这条新闻。

华新社也以快讯的方式,在各大社交平台的官方账号以及官网,报道了这条重磅新闻。

“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长夜堆,在今日完成建成后首次实验。”

“首次实验中达成包括等离子体稳态持续运行1500秒,q值大于1的杰出成果。”

整篇快讯就这两句话。

但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平地起惊雷,震得许多原本就正常刷刷新闻,看看社交平台,偶然看到的人脑袋第一时间都转不过来。

几乎是毫无征兆的。

一条词条就空降到了各社交平台的热搜榜首。

“可控核聚变实现了?”

紧随着其下的,也是些类似的词条。

“华新社,长夜堆。”

“q值大于1”

“1500秒,q值大于1意味着什么?”

不过各条热搜点进去,都指向了华新社和总台的报道,以及其他媒体的转载,和一众看到新闻人们的评论。

“……不是,我,这不是……啊?”

“果然是,字越少,新闻越大。两行字我看了两遍,脑袋瓜子都嗡嗡的。”

“什么意思,这稳态运行时间这么长,还有q值大于一,都是什么意思,急死我了,有没有人能够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