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无限人生:被困在了一生的时间里 > 第328章 无法实现,可能也没有结果的事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8章 无法实现,可能也没有结果的事情

“在EASt项目上,我感受到希望最大,最振奋的两个时候,除了EASt最初建成第一次完成运行,就是莫道你给出的那个基于更精准的近似模型,提出的整体调整方案。”

洪教授望着莫道,再说了句。

然后停顿了下,再说道,

“莫道,可控核聚变并不一定是真得能够实现的。”

“在没有真正实现它之前,没有人能够肯定这件事情。”

“科学一定是会在继续进步的。但它从来不一定会满足我们的意愿,只会遵守它本身基于的自然和宇宙规律。”

“我们可能有一天能够实现我们想要的可控核聚变,也有可能我们自己证明了,这项技术是人类无法实现的。”

“在过去的科研历史中,是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你现在已经以研究员的身份正式进入到EASt项目中,但有可能,你的一生都将花在一件无法实现,也没有结果,乃至可能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你可能既无法感受到这项成果带来的实际好处,也无法看到它的结果。”

洪教授的话似乎有些矛盾。

前面他还说可控核聚变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但此刻的话语却又表达了相反的意义。

这实际上,是基于洪教授的两种身份。

作为一个从事了一生可控核聚变方面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

他自然相信,也期望,可控核聚变有一天能够被实现,即便这一天他未必能够看到。

但同时,

作为莫道的老师,他又不得不提到刚才那些话。

作为莫道的老师,他不应该将他未曾做到的事情,转变成责任,压在莫道身上。

没有道理让莫道来承担这份沉重的责任。

“洪教授,我可以接受一辈子做一件没有结果的研究。”

莫道看着洪教授,给出了一个回答。

“我并不强求在这一辈子结束前,一定要做到什么。”

洪教授听着莫道的话,望着莫道的眼睛再有些恍惚。

看着洪教授,莫道停顿了下,再多说了句,

“洪教授,EASt上是实现不了可控核聚变的。”

这是肯定的,EASt只是一个可控核聚变的实验装置,

既不是实验堆,更不是示范堆。

再怎么改,也不可能用它来作为可控核聚变堆发电。

“不过,我想,基于EASt,总有一天,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会有一个结果。”

莫道没有说成功,因为这对他来说,也还是不确定的事情。

洪教授听着,停顿了下,然后整个彷佛有些如释重负。

“我相信你。”

说完过后,洪教授再笑了笑,

“一份伟大的事业,实现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傻瓜’前仆后继,在这件事情,莫道你好像也没有多聪明。”

莫道听着洪教授这句话,笑了笑,再转过头,望了眼远处。

……

经过这次谈话,并没有什么影响和变化。

洪教授也没有因为莫道的话,就真得卸下重担。

依旧照常从事着EASt这边的工作,同时可能是觉得莫道这下也毕业了,腾得出空来了。

这一年,洪教授再一口气带了两个博士,两个硕士。

莫道这边,学校也建议他带两个学生。

莫道也没有拒绝,最后招了两个博士,一个是理论物理方向,另一个是应用物理的核聚变研究方向。

同时,由于莫道以研究员正式加入EASt了,加上此前积累的信任。

整个EASt的研究团队,基本开始逐渐以莫道为研究团队核心运转着。

而虽然EASt的实验进入到了一种僵持和停滞状态,

但整个研究团队的工作也没有因此停下来。

即便是进展缓慢,乃至有时候的调整落实后还可能数值倒退,但也也不可能就放弃研究。

q值0.82已经很好,但这不是整个EASt研究团队想要的。

莫道也参与了这进展缓慢的实验研究,在每次实验,都根据上一次的数据,给出了一些建议。

偶尔,也会有一些很小的进展。

……

19年,3月。

当年的春节过后,

事实上没有用到一年时间,物理所就提前将莫道的副研究员职位,晋升到了正研究员。

EASt项目这边,也基于莫道在整个项目研究团队中的核心位置,以及此前所做的贡献,

将莫道在项目中的职位,提升到了理论组副负责人的位置。

理论组的正负责人就是张院士,这份安排,实际上就是莫道负责整个理论组的工作。

不过,这对莫道的工作内容也没有啥影响,

整个EASt项目,本身也不可能忽略莫道给出的建议。

这一年,EASt项目的实验各项进展依旧缓慢。

“……q值大致是在0.86。”

又一次实验,

站在莫道身侧的张院士,给莫道,也是整个项目其他研究员再说明了这次实验的关键数值。

在场的一众研究员,惯例性的鼓了鼓掌。

再看着室内实验场里那个大家伙,张院士再笑了笑,说道,

“其实我们的进度也不算慢了,一年超过0.3,这么慢慢磨下去,说不定我退休前,就能够看到咱们这个东方超环的q值能够大于一。”

进展缓慢时对于先前的飞跃式进步来说,同向对比其他国家的可控核聚变实验,

他们进度已经算是不错了,更何况已经在领先位置。

莫道望着托卡马克装置,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q值什么时候能够超过一。

莫道几乎是可以肯定的,这么磨,一点点调整,q值最终的确是能够超过1的。

莫道的记忆力还是能够让他记住一些惊鸿一瞥的信息,

在前几世,他重来前,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的q值大概做到了1.2。

但实际上,和现在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说起来可能有些违反认知,

可控核聚变技术在这种状态下,还远不如现在的裂变堆。

在较理想的状态下,可控核聚变堆的q值应该有成千上万倍。

而即便是从1.2开始算,距离成千上万也还差了几个量级。

现在,他们需要的,是一条能够可持续将托卡马克装置的自持率以及其他各项数据,持续提升到目前上千,上万倍程度的道路。

不然,靠现在的方式,即便能够达到q值大于1,

又怎么从一到一千,乃至一万。

他们需要一条不同的道路。

而现在,这条道路显然还没有看到。

这才是现在整个研究团队面临的困境。

“整理数据,准备下一次实验前的调整吧。”

莫道作为理论组的实际负责人,只是再这样说了句。

旁边,张院士,也点了点头。

即便是困境,也不可能束手就擒。

至少,能往前磨就往前磨,完全磨不动了再停下来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