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叫常安,你叫顾鲤 > 第260章 朕有定康侯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嗯......”

顾鲤点点头,常安就拉住她的手,问道:“那顾娘就把噩梦也跟常郎说说?这样子顾娘就不会怕了。”

“唔......”顾鲤抬眼看向了常安,然后说道:“就是昨日,我听到成公公说常郎未来,将会成为太子殿下的老师,就有些忧愁。”

“所以到了晚上我就做了噩梦......”

“我梦到常郎最后身居高位,但是后来因为不知为何,得罪的人越来越多。到了最后,我就梦到常郎被人杀掉了......被那些大人们......”

说着说着,顾鲤的手就开始收紧,看上去很紧张。常安笑了笑,牵着她站了起来,说道:“这又有什么好怕的。”

“顾娘知不知道,梦都是反过来的,尤其是噩梦。说不定未来我们不会发生这种事情,这种跟顾娘梦里一样的事情呢?”

顾鲤的手还是那么紧,然后紧紧地盯着常安,咬着自己的嘴唇,显然她没有听劝,开始较真了。毕竟这种东西,对于顾鲤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点,尤其是关于常安的。

常安无奈,说道:“顾娘放心好了,我说梦和真正发生的,都是反过来的。我多懒啊,每天就只知道抱着顾娘,沉迷于美色,顶破天咱们也就能坐到太子师的位置了。”

“而且,咱们就是正常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除了少部分的人,我们不去招惹他们,他们一般也不会来招惹我们的。”

“怎么可能!”顾鲤却说道,音量都不禁抬高了几分:

“常郎你怎么这么糊涂啊!你能为陛下想出那么多的良计,怎么就想不明白后来的事情啊?”

“顾娘……”常安愣住了。

“太子师,那可是太子殿下的老师,日后的地位怎么可能不会往上走?成为太子的老师,这是多少人想坐到的位置常郎不明白吗?”

“常郎只要成为了太子师,日后难免不会被陛下再提拔,站得越高,摔得越疼。而且常郎先前跟我说过,常郎已经提出了科举和勋贵的改革,又怎么可能不招人怨?”

“而且他们今日敢用文章来说事,明天连你回个家都会说你要谋反!这些人的心,可比你看上去的要脏多得多。”

说着说着,顾鲤越来越激动,两只眼睛甚至蒙上了水雾。常安就轻轻地拉起她,然后抱进怀里,说道:

“顾娘说的这些,我也都知道的,我也是自己有想过的。而且,我给陛下提出的关于科举与爵制的改革,都不会影响到现在的勋贵和学子的。”

顾鲤从常安的怀里抬起头来,糯糯地问道:“真的吗?为什么?”

“因为科举制的修改,虽然削去了行卷这一个方法,但是科举时的各个方面都变得严格了起来。批改试卷的时候,不允许任何人员入内。而且放宽了科举的资格,就连商人都可以参加科举了。”常安解释道。

“然后就是勋贵爵制的改革,先前的勋贵不变,从我们这一批新的勋贵开始,爵位不得世袭。这些也只是针对未来的爵爷,和旧的勋贵没有关系。虽然日后这些旧勋贵会被陛下削弱,但是倒是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是这样。”

“所以呢,科举方面,那些没有任何实力只能靠投行卷入仕的人,没了入仕机会,如何能为难我?而那些旧的勋贵又在此次的改革中,什么影响都没有受到,干嘛为难我们,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常安拍了拍顾鲤的背,说道:“所以说,梦都是相反的。更何况我家里还有一个宝贝大乖呢,我怎么可能会做那些自掘坟墓的事情呢?”

顾鲤眨巴眨巴眼睛,然后就是一抹能够把常安融化的天天笑容,说道:“我知道了,我家常郎没有骗过我,嘿嘿。”

“我知道顾娘关心我,所以呢,我也不会做什么会让顾娘担心的事情的,所以顾娘放心好了,好不好?”常安微微地俯下身,在顾鲤的嘴巴上亲了一口。

但是顾鲤此时又是问道:“万一......我说的是万一,以后常郎真的遇到这种事情,或者被陛下赐死,我们该怎么办啊?”

常安听到这话,扶着顾鲤腰的手微微地松开了,然后眉头微微皱起,认真地思考起了那个问题。而顾鲤却以为是常安回答这个问题有些为难,便赶忙说道:

“算了算了,没有万一了。”

但是常安却觉得万一就有这么一个万一,到时候该怎么办。他就这么稍稍地思考了一番,然后说道:“我就先写一封休书,若是日后真的有人要出手伤害我们的话,我就和顾娘和离。”

“然后顾娘就去到陛下先前赏赐的那个宅子里,届时就不会牵扯到顾娘和小乖了。一般他们不会这么大动干戈地,若是他们真的不识抬举,我也会拜托一下别人,保护顾娘。”

顾鲤愣了,这话什么意思?就是说常安自己赴死,让自己一个人苟活。她急得连忙锤了常安一下,然后又怕自己太大力了,伸出小手给他揉了揉,不高兴地嘟着嘴说道:

“我都说了是万一嘛,万一也就差不多是说不可能,常郎干嘛还要真的这么考虑啊!”

常安笑了笑,说道:“以防万一嘛。”

“哼,没有万一!”

......

李隆基这个时候就坐在大殿内批着奏折,前两天颁布的新政令,已经开始传告天下了。他也该在算着接下来该怎么扩大改革,而勋贵的事情,则留到后面再说,反正现在的那些旧贵族也是没受到影响,一时半会儿也是掀不起什么风浪。

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宦官在门口说道:“陛下,礼部陈尚书求见。”

“陈尚书?”

李隆基放下了朱笔,然后就抬起头来。他如何不知陈尚书今天是来做什么的,他作为科举的主要负责人,对于此次科举的改动,肯定是会有所意见的。

“宣。”

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要见一见的,万一这常永和的方法是有遗漏呢?

很快,陈尚书就走了进来,见到了李隆基后,就下跪叩首,行礼问候:“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尚书免礼。”

“谢陛下。”

“陈尚书,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李隆基虽然对陈尚书的来由十分地清楚,但是还要客气地问一下。

“回陛下,臣今日前来,为的是科举改革一事。”陈尚书和李隆基一来一往,各自走了一番程序。

李隆基微微后仰,问道:“陈尚书可是觉得科举改变,是有不妥吗?”

“陛下圣明,臣认为此次科举之改,是为上上策。不仅改去了恩荫之制,还为陛下选举更多人才,何来不妥之说?”

“那今日所为何事?可是此次改动有所瑕疵?”李隆基不解地问道。

“臣认为不算是瑕疵,但是陛下可否考虑过一件事?”陈尚书慢慢说道。

“何事?”

“陛下,七月的秋闱已然临近,已有不少的考生正在准备。其中就有不少的学子,已是准备好了要投的行卷,就准备在入京后,寻一位大人换取举荐。”陈尚书开始解释。

“若是现在贸然废除行卷一制,岂不是使得今年科举损失才子?”

李隆基说道:“朕知道。”

“那臣恳请陛下,暂缓科举改革去除行卷一事,待到此次春闱之后,在重新使用此策,臣认为也未尝不可啊。”陈尚书心中一喜,觉得有戏。、

但是李隆基接下来的一句话,就像是给他泼了一碰冷水:

“但是朕今年有定康侯了,”李隆基如此说道,“多少年来的难事顽疾,都是经由定康侯之手得到了妥善处理。”

“他也准备参加明年的春闱,试问与他同年科举之人,无他本事的,只能依靠行卷来入榜者,朕要来又有何用?若是有定康侯一般才华的,科举又何必需要行卷?”

陈尚书却说道:“陛下,定康侯届时科举,也是需要人进行举荐的。若是陛下求贤若渴,应当暂且保留行卷,这样定康侯入朝为陛下办事,也算是板上钉钉了。”

“朕倒是知道太常寺的王乐丞与兵部的高主事,是由他进行举荐的。试问陈尚书,一个能达到举荐他人地步的,还需要他人举荐吗?”李隆基问道。

“朕甚至敢下诏,让明年黄榜上,只有定康侯一个人的名字。朕甚至愿意现在就直接举办一次殿试,当着朝中百官的面,钦点他为太子少师。”

陈尚书哑然,确实,像是定康侯这般的人物,咱们的皇帝陛下大可以直接让他当官。但是为了名正言顺,他愿意等到明年二月,可以说,这已经算是十分理智了。

“朕有定康侯,可抵百万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