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 第九十三章 大秦的求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秦访齐专使、文华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兼礼部尚书骆仁镜身穿深蓝色的长袍,腰间系着宽大的腰带,坐在火车包厢里的一张软椅上,双手捧着一本《新管论,眉头紧锁,仿佛在努力理解书中的内容,看得异常入神,浑然不觉天色已渐晚,光线也是越来越暗,眼睛也是愈发贴近书本。

有时,他停下来,抓起一支毛笔,不断在纸上挥舞,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他沉浸在这份专注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时而,他抬起头来,望向窗外,那窗外的景色与书房内的书卷一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阁老,该用膳了。”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孙延民轻轻地敲了敲房门,半天无人应答后,遂小心地推开虚掩的木门,探头向里面张望。却见骆仁镜靠坐在椅子上,书本扣在胸前,双眼望着对面的墙壁,正在呆呆出神。

“哦……”骆仁镜听到呼唤,慢慢回过神来,将书本拿起,放置在几案上,然后伸手使劲揉了揉太阳穴,“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阁老,现在约莫戌时一刻。……嗯,也就是汉洲时间傍晚七点二十。”孙延民从怀中掏出一只怀表看了看,恭敬地回道。

“这本《新管论,你可读过?”骆仁镜问道。

“回阁老,下官数日前已在火车上一口气将其读完。”

“嗯。”骆仁镜点了点头,再问道:“既然通读全本,心中可有所感?”

“阁老……”

“无须顾忌,但说无妨。”

“阁老,富国裕民,乃是历朝历代所孜孜以求之事,且皆为之不懈努力,倾尽一切。有开国之初而励精图治者,有国政时艰而欲变法图强者,有末世而希冀力挽狂澜者,但千年以降,鲜有实现之。要么半道而卒,要么人亡政息,要么杯水车薪难挽颓势。此为何也?或……无道可循矣!”

孙延民抬头看着骆仁镜,神情颇为激动,言辞恳切地继续说道:“我大秦自太祖皇帝代明而立以来,逐清虏,破漠北,恢复神州一统。其后,我大秦厉兵秣马,再于西北战准噶尔,夺西域,犁草原,无往不胜,方有今日煌煌国势。然,我大秦历五十余年,虽威服东方,震慑群宵,但国内经济仍显疲敝,百姓民生艰难,朝廷府库不盈,尚未可称国富民丰。而齐国立基于汉洲,在短短数十年间便迅速崛起,吞南洋,略印度,谋波斯,占黔州,据殷洲,握万里疆土,拥千万子民,驱亿兆役民,制霸海洋。其国势亦蒸蒸日上,百姓富足,国藏丰盈,已远胜我大秦多矣!”

“观《新管论一书,恰如齐国之发展理论依据,施政之纲要参领,乃是不可多得之奇书宝典。阁老,若我大秦将此书引入,依据而行,参鉴而为,定可促我大秦实现富国裕民之举。另外,此书,当可对我大秦学问界为之变动,对于群之交际、国家之政治亦为影响深远。下官以为,该书一出,或可左右世界,平衡天下。”

“你真的认为我大秦可以此书为凭,完全复制齐国之崛起路径?”骆仁镜问道。

“阁老,这有何不可?”孙延民不解地看着骆仁镜,“秦齐两国虽分据南北,远隔重洋,但皆为华夏苗裔,汉人之国。以齐国所行所为,我大秦效仿之,倚为路径,可事半功倍呀!”

“话虽不错,秦齐两国同宗同源,皆为华夏苗裔。但你可想过,历数十年之久,齐国已然与我神州大陆迥然相异,走向了华夏文明的另一方。国情、文化、地缘,乃至思想和行为,与我大秦相去甚远。彼之良方,未尝不是我之毒药?”

“阁老……”孙延民闻言,不由瞪大了眼睛,“富国裕民,乃是我辈文人所终极所求,更是万民之所愿。以《新管论为径,以齐国崛起之路为鉴,此为术矣。纵使秦齐两国之巨大差异,但并不阻碍我大秦以之为循例呀!”

“在很多时候,思潮之乱,人心之变,往往就是以术乱道,以言惑众。”骆仁镜叹了一口气,伸手拍了拍几案上的那本《新管论,轻声说道:“此书若是全本流入我大秦境内,不知又会生出几多风波,几多争议。”

“阁老之意,是以为此书传至大秦后,会引起巨大争论?”孙延民听了,颇有不甘地问道。

“此为必然。”

“但是,阁老,此书大善呀!”孙延民急切地说道:“经济之大道,民生之发展,皆可以此书解惑,以此书为径,富国裕民当可不再盲人寻路,图骥不可索!”

“但是,你却忽略了秦齐两国的实际情况。”骆仁镜摇摇头说道:“正如书中所言,齐国经历工业革新后,已迈入规模化工业国家之列,而我大秦尚处于蒙昧而原始的农业状态之中。即使以此书为凭,按图索骥,就能轻易实现富国裕民之举?此事,且细细斟酌,再徐徐图之。”

“……”孙延民闻言,顿时无语而言。

有些事情,总得想着法子去试一试,做一做吧。

做了,不管结果如何,总有一丝希望。

可要是畏难而避,轻言不为,那可是一点希望都没有呀!

我大秦,难道就此满足于现状?

《新管论中指出,一个国家不管自身多么富有,资源禀赋多么完善,如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百姓就不会有较高的工资,整个国家也就不会有明显的发展和进步

其中,书中专门例举了神州大陆来说明这一点:“华夏大陆拥有世界上最为优渥的自然环境和极佳的农耕条件,也有世界上最为勤奋的百姓,向来也是世界上最富有之地。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秦国的现状与数百年前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秦国农人终日劳作,所得报酬却只够买些许稻米,仅能果腹生产技工的状况就更加恶劣了,齐国技工可悠闲自在地在自己的工厂内等待顾客,而秦国技工却是携带器具,为乞求工作而不断在街市奔走秦国下层百姓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了齐国最贫乏国民的贫困程度……秦国虽有数百上千现代工厂,但其效率低下,管理混乱,未对整个国家提供应有之进步力量,使国家仍处于静止状态,宛如死水一潭”

可以说,神州大陆有广阔的土地,便利的交通和勤劳的人民,早就达到了封建制度的繁荣阶段早在汉朝,中国就已经成为了强盛的大国,但自此以后的进步却越来越小就像一个早熟的孩子,早期发育得过快,后期却再也长不大了

有些齐国经济学者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后,把大陆定义为“超稳定的静止社会”,也正是因为这种难堪的经济停滞性。究其原因,或许是数千年来形成的顽固保守意识,以及故步自封的态度所致

这个时期,随着秦齐两国之间的实力不断拉大,上至秦国官员,下至黎庶百姓,在面对齐国时,已开始产生一种莫名的心理弱势,甚至有时候还会以仰望的姿态来看待齐国。

齐国的富庶,让人羡慕不已。

齐国的强大,更是让秦国上下忌惮非常。

那些到访过齐国的官员和商人,在见识到齐国恐怖的工业生产力、强大的海上舰队,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繁荣的商品市场,无不为之震撼,并迷醉其中。

齐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深入人心,他们的坚韧和自信,让人不敢有一丝挑战它的想法。这个国家的力量无处不在,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了整个海洋,让人无从躲避。

然而,尽管秦国的官员和商人内心充满对这个国家的忌惮,但他们仍无法摆脱对它的羡慕和向往。

置身于齐国,看着那里的人民,想象着他们身上流淌的那股独立、坚韧、自信和勇气的气息,仿佛让每一个外来者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个国度里也能得到了最完美的实现。

在大秦,且不说每年都有无数的百姓想方设法偷渡至齐国不论是其汉洲本土,还是临近大秦的海外领地,皆为偷渡目标寻求更好的生活,就连许多官员士绅也对齐国进口的商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趋之若鹜和争相模仿。

这让一些顽固守旧人士不禁大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斥之为弃儒家传统,循“南蛮”之偏俗。

但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谁叫人家齐国确实比咱大秦强大,比咱大秦更为富庶,比咱大秦更富有活力自由。

普通大秦百姓,但凡有亲戚身在齐国,不论是何身份,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说与乡邻,都是极为有面子的事。

而大秦的豪商大贾,在借助齐国外贸渠道,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却不顾朝廷法令,将获得的金银偷偷转移至齐国境内或者周边海外领地,买房置地,投资产业,使得大秦的财富隐然出现倒流现象。

至于大秦朝廷,历五十余年,已累计向齐国借贷白银超过三千万两,几与财政收入泰半,每年所支钱息就高达一百六十多万两。

他们这支访齐专使团来汉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代表大秦朝廷与齐国政府协商,就最近几笔需到期偿还的借款,请求允许延期支付。

话说,最近大秦的境况还真的有些流年不利,造成国内财政大幅亏空,以至于无法清偿陆续到期的借款。

戊申1728年大旱,造成整个北方赤地千里,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不仅大大影响了正在进行的第二次秦明战争,使得前方军事供给出现严重短缺,而且还迫使朝廷不得不挤出两百多万两白银用于赈灾救民。

大旱之后,必有蝗灾。

乾元四十八年1730年,山东、河北、河南蝗虫成灾,遮风避日,无尽的蝗虫如同黑色的潮水,从地平线涌来,它们成群结队,覆盖了整个北方大地。蝗虫所过之处,绿色迅速退去,转瞬间,只剩下枯黄,随后就是一片片的焦黑。

为此,朝廷除了蠲免北方数省钱粮赋税外,又拿出数百万两白银赈济灾区,通过陆路和海路,将宝贵的粮食输往北方。

同年八月,福建、浙江两地遭遇超强台风袭击,并伴随洪水泛滥,沿海数十余府县受创甚重,房屋毁坏万余间,百姓死伤、失踪两千余。

为了不使海外诸夏看笑话、撬墙角,朝廷又挪用大笔库藏资金,以赈济沿海灾害地区。

屋漏偏逢连夜雨,乾元四十九年1731年六月,北庭都督府为了彻底鼎定西北局势,覆灭准噶尔汗国,冒险进兵巴尔喀什湖,遭遇一场重大失利,损失兵力四千余,马匹骆驼一万余,不得不退守伊犁。

乌斯藏再起波折,雪山大和尚受准噶尔使者蛊惑,指使信徒掀起叛乱,驱逐大秦驻藏官员和少量军队,威胁青海和川西两地。

这战事一起,动员的军力和民役何止十万,耗费的钱粮何止百万。

在此情形下,大秦朝堂稍事思量,遂决定向齐国寻求帮助,请求对方允许延期支付即将到期的几笔政府贷款。

除此之外,大秦还希望引进齐国的电报技术,以提升边疆地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其实,早在数年前,大秦就准备引进电报技术,但齐国人的要求比较苛刻,必须要参与电报公司的具体运营和管理。

不过,这个要求遭到大秦的强烈反对,便将此事暂时搁置了。

开什么玩笑,电报公司若是交给你们齐国人运营和管理,那我们大秦朝廷与各个地方往来的信息和情报岂不是让你们齐国看个透!

那我们大秦朝廷还有什么机密可保?

那么,现在转过头又来找齐国寻求电报技术,自然是朝廷想到了应对之法。

电报信息往来,需要特定的编码和信号,那我们大秦完全可以再增加一套编码,即,密改号数的方案。

“随时密改号数,如空谷传声之法,则即经理者尚不知某号为某字,况他人乎”?

延期还款,求取电报技术,获得必要之物资援助,自然不能让齐国平白应允,是需要大秦为之付出一定代价的。

故而,此次大秦使团也获得了必要授权,在贸易、通商口岸、铁路营建、关税减让以及朝鲜事务和安南事务等方面,对齐国做出一定的让步。

就是不知道,齐国会不会在我大秦艰难之时趁机勒索,迫我许以更大让利。

(本章完)

那些到访过齐国的官员和商人,在见识到齐国恐怖的工业生产力、强大的海上舰队,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繁荣的商品市场,无不为之震撼,并迷醉其中。

齐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深入人心,他们的坚韧和自信,让人不敢有一丝挑战它的想法。这个国家的力量无处不在,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了整个海洋,让人无从躲避。

然而,尽管秦国的官员和商人内心充满对这个国家的忌惮,但他们仍无法摆脱对它的羡慕和向往。

置身于齐国,看着那里的人民,想象着他们身上流淌的那股独立、坚韧、自信和勇气的气息,仿佛让每一个外来者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个国度里也能得到了最完美的实现。

在大秦,且不说每年都有无数的百姓想方设法偷渡至齐国不论是其汉洲本土,还是临近大秦的海外领地,皆为偷渡目标寻求更好的生活,就连许多官员士绅也对齐国进口的商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趋之若鹜和争相模仿。

这让一些顽固守旧人士不禁大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斥之为弃儒家传统,循“南蛮”之偏俗。

但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谁叫人家齐国确实比咱大秦强大,比咱大秦更为富庶,比咱大秦更富有活力自由。

普通大秦百姓,但凡有亲戚身在齐国,不论是何身份,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说与乡邻,都是极为有面子的事。

而大秦的豪商大贾,在借助齐国外贸渠道,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却不顾朝廷法令,将获得的金银偷偷转移至齐国境内或者周边海外领地,买房置地,投资产业,使得大秦的财富隐然出现倒流现象。

至于大秦朝廷,历五十余年,已累计向齐国借贷白银超过三千万两,几与财政收入泰半,每年所支钱息就高达一百六十多万两。

他们这支访齐专使团来汉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代表大秦朝廷与齐国政府协商,就最近几笔需到期偿还的借款,请求允许延期支付。

话说,最近大秦的境况还真的有些流年不利,造成国内财政大幅亏空,以至于无法清偿陆续到期的借款。

戊申1728年大旱,造成整个北方赤地千里,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不仅大大影响了正在进行的第二次秦明战争,使得前方军事供给出现严重短缺,而且还迫使朝廷不得不挤出两百多万两白银用于赈灾救民。

大旱之后,必有蝗灾。

乾元四十八年1730年,山东、河北、河南蝗虫成灾,遮风避日,无尽的蝗虫如同黑色的潮水,从地平线涌来,它们成群结队,覆盖了整个北方大地。蝗虫所过之处,绿色迅速退去,转瞬间,只剩下枯黄,随后就是一片片的焦黑。

为此,朝廷除了蠲免北方数省钱粮赋税外,又拿出数百万两白银赈济灾区,通过陆路和海路,将宝贵的粮食输往北方。

同年八月,福建、浙江两地遭遇超强台风袭击,并伴随洪水泛滥,沿海数十余府县受创甚重,房屋毁坏万余间,百姓死伤、失踪两千余。

为了不使海外诸夏看笑话、撬墙角,朝廷又挪用大笔库藏资金,以赈济沿海灾害地区。

屋漏偏逢连夜雨,乾元四十九年1731年六月,北庭都督府为了彻底鼎定西北局势,覆灭准噶尔汗国,冒险进兵巴尔喀什湖,遭遇一场重大失利,损失兵力四千余,马匹骆驼一万余,不得不退守伊犁。

乌斯藏再起波折,雪山大和尚受准噶尔使者蛊惑,指使信徒掀起叛乱,驱逐大秦驻藏官员和少量军队,威胁青海和川西两地。

这战事一起,动员的军力和民役何止十万,耗费的钱粮何止百万。

在此情形下,大秦朝堂稍事思量,遂决定向齐国寻求帮助,请求对方允许延期支付即将到期的几笔政府贷款。

除此之外,大秦还希望引进齐国的电报技术,以提升边疆地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其实,早在数年前,大秦就准备引进电报技术,但齐国人的要求比较苛刻,必须要参与电报公司的具体运营和管理。

不过,这个要求遭到大秦的强烈反对,便将此事暂时搁置了。

开什么玩笑,电报公司若是交给你们齐国人运营和管理,那我们大秦朝廷与各个地方往来的信息和情报岂不是让你们齐国看个透!

那我们大秦朝廷还有什么机密可保?

那么,现在转过头又来找齐国寻求电报技术,自然是朝廷想到了应对之法。

电报信息往来,需要特定的编码和信号,那我们大秦完全可以再增加一套编码,即,密改号数的方案。

“随时密改号数,如空谷传声之法,则即经理者尚不知某号为某字,况他人乎”?

延期还款,求取电报技术,获得必要之物资援助,自然不能让齐国平白应允,是需要大秦为之付出一定代价的。

故而,此次大秦使团也获得了必要授权,在贸易、通商口岸、铁路营建、关税减让以及朝鲜事务和安南事务等方面,对齐国做出一定的让步。

就是不知道,齐国会不会在我大秦艰难之时趁机勒索,迫我许以更大让利。

(本章完)

那些到访过齐国的官员和商人,在见识到齐国恐怖的工业生产力、强大的海上舰队,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繁荣的商品市场,无不为之震撼,并迷醉其中。

齐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深入人心,他们的坚韧和自信,让人不敢有一丝挑战它的想法。这个国家的力量无处不在,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了整个海洋,让人无从躲避。

然而,尽管秦国的官员和商人内心充满对这个国家的忌惮,但他们仍无法摆脱对它的羡慕和向往。

置身于齐国,看着那里的人民,想象着他们身上流淌的那股独立、坚韧、自信和勇气的气息,仿佛让每一个外来者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个国度里也能得到了最完美的实现。

在大秦,且不说每年都有无数的百姓想方设法偷渡至齐国不论是其汉洲本土,还是临近大秦的海外领地,皆为偷渡目标寻求更好的生活,就连许多官员士绅也对齐国进口的商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趋之若鹜和争相模仿。

这让一些顽固守旧人士不禁大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斥之为弃儒家传统,循“南蛮”之偏俗。

但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谁叫人家齐国确实比咱大秦强大,比咱大秦更为富庶,比咱大秦更富有活力自由。

普通大秦百姓,但凡有亲戚身在齐国,不论是何身份,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说与乡邻,都是极为有面子的事。

而大秦的豪商大贾,在借助齐国外贸渠道,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却不顾朝廷法令,将获得的金银偷偷转移至齐国境内或者周边海外领地,买房置地,投资产业,使得大秦的财富隐然出现倒流现象。

至于大秦朝廷,历五十余年,已累计向齐国借贷白银超过三千万两,几与财政收入泰半,每年所支钱息就高达一百六十多万两。

他们这支访齐专使团来汉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代表大秦朝廷与齐国政府协商,就最近几笔需到期偿还的借款,请求允许延期支付。

话说,最近大秦的境况还真的有些流年不利,造成国内财政大幅亏空,以至于无法清偿陆续到期的借款。

戊申1728年大旱,造成整个北方赤地千里,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不仅大大影响了正在进行的第二次秦明战争,使得前方军事供给出现严重短缺,而且还迫使朝廷不得不挤出两百多万两白银用于赈灾救民。

大旱之后,必有蝗灾。

乾元四十八年1730年,山东、河北、河南蝗虫成灾,遮风避日,无尽的蝗虫如同黑色的潮水,从地平线涌来,它们成群结队,覆盖了整个北方大地。蝗虫所过之处,绿色迅速退去,转瞬间,只剩下枯黄,随后就是一片片的焦黑。

为此,朝廷除了蠲免北方数省钱粮赋税外,又拿出数百万两白银赈济灾区,通过陆路和海路,将宝贵的粮食输往北方。

同年八月,福建、浙江两地遭遇超强台风袭击,并伴随洪水泛滥,沿海数十余府县受创甚重,房屋毁坏万余间,百姓死伤、失踪两千余。

为了不使海外诸夏看笑话、撬墙角,朝廷又挪用大笔库藏资金,以赈济沿海灾害地区。

屋漏偏逢连夜雨,乾元四十九年1731年六月,北庭都督府为了彻底鼎定西北局势,覆灭准噶尔汗国,冒险进兵巴尔喀什湖,遭遇一场重大失利,损失兵力四千余,马匹骆驼一万余,不得不退守伊犁。

乌斯藏再起波折,雪山大和尚受准噶尔使者蛊惑,指使信徒掀起叛乱,驱逐大秦驻藏官员和少量军队,威胁青海和川西两地。

这战事一起,动员的军力和民役何止十万,耗费的钱粮何止百万。

在此情形下,大秦朝堂稍事思量,遂决定向齐国寻求帮助,请求对方允许延期支付即将到期的几笔政府贷款。

除此之外,大秦还希望引进齐国的电报技术,以提升边疆地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其实,早在数年前,大秦就准备引进电报技术,但齐国人的要求比较苛刻,必须要参与电报公司的具体运营和管理。

不过,这个要求遭到大秦的强烈反对,便将此事暂时搁置了。

开什么玩笑,电报公司若是交给你们齐国人运营和管理,那我们大秦朝廷与各个地方往来的信息和情报岂不是让你们齐国看个透!

那我们大秦朝廷还有什么机密可保?

那么,现在转过头又来找齐国寻求电报技术,自然是朝廷想到了应对之法。

电报信息往来,需要特定的编码和信号,那我们大秦完全可以再增加一套编码,即,密改号数的方案。

“随时密改号数,如空谷传声之法,则即经理者尚不知某号为某字,况他人乎”?

延期还款,求取电报技术,获得必要之物资援助,自然不能让齐国平白应允,是需要大秦为之付出一定代价的。

故而,此次大秦使团也获得了必要授权,在贸易、通商口岸、铁路营建、关税减让以及朝鲜事务和安南事务等方面,对齐国做出一定的让步。

就是不知道,齐国会不会在我大秦艰难之时趁机勒索,迫我许以更大让利。

(本章完)

那些到访过齐国的官员和商人,在见识到齐国恐怖的工业生产力、强大的海上舰队,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繁荣的商品市场,无不为之震撼,并迷醉其中。

齐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深入人心,他们的坚韧和自信,让人不敢有一丝挑战它的想法。这个国家的力量无处不在,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了整个海洋,让人无从躲避。

然而,尽管秦国的官员和商人内心充满对这个国家的忌惮,但他们仍无法摆脱对它的羡慕和向往。

置身于齐国,看着那里的人民,想象着他们身上流淌的那股独立、坚韧、自信和勇气的气息,仿佛让每一个外来者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个国度里也能得到了最完美的实现。

在大秦,且不说每年都有无数的百姓想方设法偷渡至齐国不论是其汉洲本土,还是临近大秦的海外领地,皆为偷渡目标寻求更好的生活,就连许多官员士绅也对齐国进口的商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趋之若鹜和争相模仿。

这让一些顽固守旧人士不禁大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斥之为弃儒家传统,循“南蛮”之偏俗。

但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谁叫人家齐国确实比咱大秦强大,比咱大秦更为富庶,比咱大秦更富有活力自由。

普通大秦百姓,但凡有亲戚身在齐国,不论是何身份,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说与乡邻,都是极为有面子的事。

而大秦的豪商大贾,在借助齐国外贸渠道,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却不顾朝廷法令,将获得的金银偷偷转移至齐国境内或者周边海外领地,买房置地,投资产业,使得大秦的财富隐然出现倒流现象。

至于大秦朝廷,历五十余年,已累计向齐国借贷白银超过三千万两,几与财政收入泰半,每年所支钱息就高达一百六十多万两。

他们这支访齐专使团来汉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代表大秦朝廷与齐国政府协商,就最近几笔需到期偿还的借款,请求允许延期支付。

话说,最近大秦的境况还真的有些流年不利,造成国内财政大幅亏空,以至于无法清偿陆续到期的借款。

戊申1728年大旱,造成整个北方赤地千里,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不仅大大影响了正在进行的第二次秦明战争,使得前方军事供给出现严重短缺,而且还迫使朝廷不得不挤出两百多万两白银用于赈灾救民。

大旱之后,必有蝗灾。

乾元四十八年1730年,山东、河北、河南蝗虫成灾,遮风避日,无尽的蝗虫如同黑色的潮水,从地平线涌来,它们成群结队,覆盖了整个北方大地。蝗虫所过之处,绿色迅速退去,转瞬间,只剩下枯黄,随后就是一片片的焦黑。

为此,朝廷除了蠲免北方数省钱粮赋税外,又拿出数百万两白银赈济灾区,通过陆路和海路,将宝贵的粮食输往北方。

同年八月,福建、浙江两地遭遇超强台风袭击,并伴随洪水泛滥,沿海数十余府县受创甚重,房屋毁坏万余间,百姓死伤、失踪两千余。

为了不使海外诸夏看笑话、撬墙角,朝廷又挪用大笔库藏资金,以赈济沿海灾害地区。

屋漏偏逢连夜雨,乾元四十九年1731年六月,北庭都督府为了彻底鼎定西北局势,覆灭准噶尔汗国,冒险进兵巴尔喀什湖,遭遇一场重大失利,损失兵力四千余,马匹骆驼一万余,不得不退守伊犁。

乌斯藏再起波折,雪山大和尚受准噶尔使者蛊惑,指使信徒掀起叛乱,驱逐大秦驻藏官员和少量军队,威胁青海和川西两地。

这战事一起,动员的军力和民役何止十万,耗费的钱粮何止百万。

在此情形下,大秦朝堂稍事思量,遂决定向齐国寻求帮助,请求对方允许延期支付即将到期的几笔政府贷款。

除此之外,大秦还希望引进齐国的电报技术,以提升边疆地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其实,早在数年前,大秦就准备引进电报技术,但齐国人的要求比较苛刻,必须要参与电报公司的具体运营和管理。

不过,这个要求遭到大秦的强烈反对,便将此事暂时搁置了。

开什么玩笑,电报公司若是交给你们齐国人运营和管理,那我们大秦朝廷与各个地方往来的信息和情报岂不是让你们齐国看个透!

那我们大秦朝廷还有什么机密可保?

那么,现在转过头又来找齐国寻求电报技术,自然是朝廷想到了应对之法。

电报信息往来,需要特定的编码和信号,那我们大秦完全可以再增加一套编码,即,密改号数的方案。

“随时密改号数,如空谷传声之法,则即经理者尚不知某号为某字,况他人乎”?

延期还款,求取电报技术,获得必要之物资援助,自然不能让齐国平白应允,是需要大秦为之付出一定代价的。

故而,此次大秦使团也获得了必要授权,在贸易、通商口岸、铁路营建、关税减让以及朝鲜事务和安南事务等方面,对齐国做出一定的让步。

就是不知道,齐国会不会在我大秦艰难之时趁机勒索,迫我许以更大让利。

(本章完)

那些到访过齐国的官员和商人,在见识到齐国恐怖的工业生产力、强大的海上舰队,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繁荣的商品市场,无不为之震撼,并迷醉其中。

齐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深入人心,他们的坚韧和自信,让人不敢有一丝挑战它的想法。这个国家的力量无处不在,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了整个海洋,让人无从躲避。

然而,尽管秦国的官员和商人内心充满对这个国家的忌惮,但他们仍无法摆脱对它的羡慕和向往。

置身于齐国,看着那里的人民,想象着他们身上流淌的那股独立、坚韧、自信和勇气的气息,仿佛让每一个外来者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个国度里也能得到了最完美的实现。

在大秦,且不说每年都有无数的百姓想方设法偷渡至齐国不论是其汉洲本土,还是临近大秦的海外领地,皆为偷渡目标寻求更好的生活,就连许多官员士绅也对齐国进口的商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趋之若鹜和争相模仿。

这让一些顽固守旧人士不禁大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斥之为弃儒家传统,循“南蛮”之偏俗。

但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谁叫人家齐国确实比咱大秦强大,比咱大秦更为富庶,比咱大秦更富有活力自由。

普通大秦百姓,但凡有亲戚身在齐国,不论是何身份,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说与乡邻,都是极为有面子的事。

而大秦的豪商大贾,在借助齐国外贸渠道,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却不顾朝廷法令,将获得的金银偷偷转移至齐国境内或者周边海外领地,买房置地,投资产业,使得大秦的财富隐然出现倒流现象。

至于大秦朝廷,历五十余年,已累计向齐国借贷白银超过三千万两,几与财政收入泰半,每年所支钱息就高达一百六十多万两。

他们这支访齐专使团来汉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代表大秦朝廷与齐国政府协商,就最近几笔需到期偿还的借款,请求允许延期支付。

话说,最近大秦的境况还真的有些流年不利,造成国内财政大幅亏空,以至于无法清偿陆续到期的借款。

戊申1728年大旱,造成整个北方赤地千里,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不仅大大影响了正在进行的第二次秦明战争,使得前方军事供给出现严重短缺,而且还迫使朝廷不得不挤出两百多万两白银用于赈灾救民。

大旱之后,必有蝗灾。

乾元四十八年1730年,山东、河北、河南蝗虫成灾,遮风避日,无尽的蝗虫如同黑色的潮水,从地平线涌来,它们成群结队,覆盖了整个北方大地。蝗虫所过之处,绿色迅速退去,转瞬间,只剩下枯黄,随后就是一片片的焦黑。

为此,朝廷除了蠲免北方数省钱粮赋税外,又拿出数百万两白银赈济灾区,通过陆路和海路,将宝贵的粮食输往北方。

同年八月,福建、浙江两地遭遇超强台风袭击,并伴随洪水泛滥,沿海数十余府县受创甚重,房屋毁坏万余间,百姓死伤、失踪两千余。

为了不使海外诸夏看笑话、撬墙角,朝廷又挪用大笔库藏资金,以赈济沿海灾害地区。

屋漏偏逢连夜雨,乾元四十九年1731年六月,北庭都督府为了彻底鼎定西北局势,覆灭准噶尔汗国,冒险进兵巴尔喀什湖,遭遇一场重大失利,损失兵力四千余,马匹骆驼一万余,不得不退守伊犁。

乌斯藏再起波折,雪山大和尚受准噶尔使者蛊惑,指使信徒掀起叛乱,驱逐大秦驻藏官员和少量军队,威胁青海和川西两地。

这战事一起,动员的军力和民役何止十万,耗费的钱粮何止百万。

在此情形下,大秦朝堂稍事思量,遂决定向齐国寻求帮助,请求对方允许延期支付即将到期的几笔政府贷款。

除此之外,大秦还希望引进齐国的电报技术,以提升边疆地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其实,早在数年前,大秦就准备引进电报技术,但齐国人的要求比较苛刻,必须要参与电报公司的具体运营和管理。

不过,这个要求遭到大秦的强烈反对,便将此事暂时搁置了。

开什么玩笑,电报公司若是交给你们齐国人运营和管理,那我们大秦朝廷与各个地方往来的信息和情报岂不是让你们齐国看个透!

那我们大秦朝廷还有什么机密可保?

那么,现在转过头又来找齐国寻求电报技术,自然是朝廷想到了应对之法。

电报信息往来,需要特定的编码和信号,那我们大秦完全可以再增加一套编码,即,密改号数的方案。

“随时密改号数,如空谷传声之法,则即经理者尚不知某号为某字,况他人乎”?

延期还款,求取电报技术,获得必要之物资援助,自然不能让齐国平白应允,是需要大秦为之付出一定代价的。

故而,此次大秦使团也获得了必要授权,在贸易、通商口岸、铁路营建、关税减让以及朝鲜事务和安南事务等方面,对齐国做出一定的让步。

就是不知道,齐国会不会在我大秦艰难之时趁机勒索,迫我许以更大让利。

(本章完)

那些到访过齐国的官员和商人,在见识到齐国恐怖的工业生产力、强大的海上舰队,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繁荣的商品市场,无不为之震撼,并迷醉其中。

齐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深入人心,他们的坚韧和自信,让人不敢有一丝挑战它的想法。这个国家的力量无处不在,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了整个海洋,让人无从躲避。

然而,尽管秦国的官员和商人内心充满对这个国家的忌惮,但他们仍无法摆脱对它的羡慕和向往。

置身于齐国,看着那里的人民,想象着他们身上流淌的那股独立、坚韧、自信和勇气的气息,仿佛让每一个外来者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个国度里也能得到了最完美的实现。

在大秦,且不说每年都有无数的百姓想方设法偷渡至齐国不论是其汉洲本土,还是临近大秦的海外领地,皆为偷渡目标寻求更好的生活,就连许多官员士绅也对齐国进口的商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趋之若鹜和争相模仿。

这让一些顽固守旧人士不禁大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斥之为弃儒家传统,循“南蛮”之偏俗。

但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谁叫人家齐国确实比咱大秦强大,比咱大秦更为富庶,比咱大秦更富有活力自由。

普通大秦百姓,但凡有亲戚身在齐国,不论是何身份,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说与乡邻,都是极为有面子的事。

而大秦的豪商大贾,在借助齐国外贸渠道,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却不顾朝廷法令,将获得的金银偷偷转移至齐国境内或者周边海外领地,买房置地,投资产业,使得大秦的财富隐然出现倒流现象。

至于大秦朝廷,历五十余年,已累计向齐国借贷白银超过三千万两,几与财政收入泰半,每年所支钱息就高达一百六十多万两。

他们这支访齐专使团来汉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代表大秦朝廷与齐国政府协商,就最近几笔需到期偿还的借款,请求允许延期支付。

话说,最近大秦的境况还真的有些流年不利,造成国内财政大幅亏空,以至于无法清偿陆续到期的借款。

戊申1728年大旱,造成整个北方赤地千里,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不仅大大影响了正在进行的第二次秦明战争,使得前方军事供给出现严重短缺,而且还迫使朝廷不得不挤出两百多万两白银用于赈灾救民。

大旱之后,必有蝗灾。

乾元四十八年1730年,山东、河北、河南蝗虫成灾,遮风避日,无尽的蝗虫如同黑色的潮水,从地平线涌来,它们成群结队,覆盖了整个北方大地。蝗虫所过之处,绿色迅速退去,转瞬间,只剩下枯黄,随后就是一片片的焦黑。

为此,朝廷除了蠲免北方数省钱粮赋税外,又拿出数百万两白银赈济灾区,通过陆路和海路,将宝贵的粮食输往北方。

同年八月,福建、浙江两地遭遇超强台风袭击,并伴随洪水泛滥,沿海数十余府县受创甚重,房屋毁坏万余间,百姓死伤、失踪两千余。

为了不使海外诸夏看笑话、撬墙角,朝廷又挪用大笔库藏资金,以赈济沿海灾害地区。

屋漏偏逢连夜雨,乾元四十九年1731年六月,北庭都督府为了彻底鼎定西北局势,覆灭准噶尔汗国,冒险进兵巴尔喀什湖,遭遇一场重大失利,损失兵力四千余,马匹骆驼一万余,不得不退守伊犁。

乌斯藏再起波折,雪山大和尚受准噶尔使者蛊惑,指使信徒掀起叛乱,驱逐大秦驻藏官员和少量军队,威胁青海和川西两地。

这战事一起,动员的军力和民役何止十万,耗费的钱粮何止百万。

在此情形下,大秦朝堂稍事思量,遂决定向齐国寻求帮助,请求对方允许延期支付即将到期的几笔政府贷款。

除此之外,大秦还希望引进齐国的电报技术,以提升边疆地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其实,早在数年前,大秦就准备引进电报技术,但齐国人的要求比较苛刻,必须要参与电报公司的具体运营和管理。

不过,这个要求遭到大秦的强烈反对,便将此事暂时搁置了。

开什么玩笑,电报公司若是交给你们齐国人运营和管理,那我们大秦朝廷与各个地方往来的信息和情报岂不是让你们齐国看个透!

那我们大秦朝廷还有什么机密可保?

那么,现在转过头又来找齐国寻求电报技术,自然是朝廷想到了应对之法。

电报信息往来,需要特定的编码和信号,那我们大秦完全可以再增加一套编码,即,密改号数的方案。

“随时密改号数,如空谷传声之法,则即经理者尚不知某号为某字,况他人乎”?

延期还款,求取电报技术,获得必要之物资援助,自然不能让齐国平白应允,是需要大秦为之付出一定代价的。

故而,此次大秦使团也获得了必要授权,在贸易、通商口岸、铁路营建、关税减让以及朝鲜事务和安南事务等方面,对齐国做出一定的让步。

就是不知道,齐国会不会在我大秦艰难之时趁机勒索,迫我许以更大让利。

(本章完)

那些到访过齐国的官员和商人,在见识到齐国恐怖的工业生产力、强大的海上舰队,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繁荣的商品市场,无不为之震撼,并迷醉其中。

齐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深入人心,他们的坚韧和自信,让人不敢有一丝挑战它的想法。这个国家的力量无处不在,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了整个海洋,让人无从躲避。

然而,尽管秦国的官员和商人内心充满对这个国家的忌惮,但他们仍无法摆脱对它的羡慕和向往。

置身于齐国,看着那里的人民,想象着他们身上流淌的那股独立、坚韧、自信和勇气的气息,仿佛让每一个外来者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个国度里也能得到了最完美的实现。

在大秦,且不说每年都有无数的百姓想方设法偷渡至齐国不论是其汉洲本土,还是临近大秦的海外领地,皆为偷渡目标寻求更好的生活,就连许多官员士绅也对齐国进口的商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趋之若鹜和争相模仿。

这让一些顽固守旧人士不禁大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斥之为弃儒家传统,循“南蛮”之偏俗。

但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谁叫人家齐国确实比咱大秦强大,比咱大秦更为富庶,比咱大秦更富有活力自由。

普通大秦百姓,但凡有亲戚身在齐国,不论是何身份,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说与乡邻,都是极为有面子的事。

而大秦的豪商大贾,在借助齐国外贸渠道,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却不顾朝廷法令,将获得的金银偷偷转移至齐国境内或者周边海外领地,买房置地,投资产业,使得大秦的财富隐然出现倒流现象。

至于大秦朝廷,历五十余年,已累计向齐国借贷白银超过三千万两,几与财政收入泰半,每年所支钱息就高达一百六十多万两。

他们这支访齐专使团来汉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代表大秦朝廷与齐国政府协商,就最近几笔需到期偿还的借款,请求允许延期支付。

话说,最近大秦的境况还真的有些流年不利,造成国内财政大幅亏空,以至于无法清偿陆续到期的借款。

戊申1728年大旱,造成整个北方赤地千里,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不仅大大影响了正在进行的第二次秦明战争,使得前方军事供给出现严重短缺,而且还迫使朝廷不得不挤出两百多万两白银用于赈灾救民。

大旱之后,必有蝗灾。

乾元四十八年1730年,山东、河北、河南蝗虫成灾,遮风避日,无尽的蝗虫如同黑色的潮水,从地平线涌来,它们成群结队,覆盖了整个北方大地。蝗虫所过之处,绿色迅速退去,转瞬间,只剩下枯黄,随后就是一片片的焦黑。

为此,朝廷除了蠲免北方数省钱粮赋税外,又拿出数百万两白银赈济灾区,通过陆路和海路,将宝贵的粮食输往北方。

同年八月,福建、浙江两地遭遇超强台风袭击,并伴随洪水泛滥,沿海数十余府县受创甚重,房屋毁坏万余间,百姓死伤、失踪两千余。

为了不使海外诸夏看笑话、撬墙角,朝廷又挪用大笔库藏资金,以赈济沿海灾害地区。

屋漏偏逢连夜雨,乾元四十九年1731年六月,北庭都督府为了彻底鼎定西北局势,覆灭准噶尔汗国,冒险进兵巴尔喀什湖,遭遇一场重大失利,损失兵力四千余,马匹骆驼一万余,不得不退守伊犁。

乌斯藏再起波折,雪山大和尚受准噶尔使者蛊惑,指使信徒掀起叛乱,驱逐大秦驻藏官员和少量军队,威胁青海和川西两地。

这战事一起,动员的军力和民役何止十万,耗费的钱粮何止百万。

在此情形下,大秦朝堂稍事思量,遂决定向齐国寻求帮助,请求对方允许延期支付即将到期的几笔政府贷款。

除此之外,大秦还希望引进齐国的电报技术,以提升边疆地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其实,早在数年前,大秦就准备引进电报技术,但齐国人的要求比较苛刻,必须要参与电报公司的具体运营和管理。

不过,这个要求遭到大秦的强烈反对,便将此事暂时搁置了。

开什么玩笑,电报公司若是交给你们齐国人运营和管理,那我们大秦朝廷与各个地方往来的信息和情报岂不是让你们齐国看个透!

那我们大秦朝廷还有什么机密可保?

那么,现在转过头又来找齐国寻求电报技术,自然是朝廷想到了应对之法。

电报信息往来,需要特定的编码和信号,那我们大秦完全可以再增加一套编码,即,密改号数的方案。

“随时密改号数,如空谷传声之法,则即经理者尚不知某号为某字,况他人乎”?

延期还款,求取电报技术,获得必要之物资援助,自然不能让齐国平白应允,是需要大秦为之付出一定代价的。

故而,此次大秦使团也获得了必要授权,在贸易、通商口岸、铁路营建、关税减让以及朝鲜事务和安南事务等方面,对齐国做出一定的让步。

就是不知道,齐国会不会在我大秦艰难之时趁机勒索,迫我许以更大让利。

(本章完)

那些到访过齐国的官员和商人,在见识到齐国恐怖的工业生产力、强大的海上舰队,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繁荣的商品市场,无不为之震撼,并迷醉其中。

齐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深入人心,他们的坚韧和自信,让人不敢有一丝挑战它的想法。这个国家的力量无处不在,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了整个海洋,让人无从躲避。

然而,尽管秦国的官员和商人内心充满对这个国家的忌惮,但他们仍无法摆脱对它的羡慕和向往。

置身于齐国,看着那里的人民,想象着他们身上流淌的那股独立、坚韧、自信和勇气的气息,仿佛让每一个外来者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个国度里也能得到了最完美的实现。

在大秦,且不说每年都有无数的百姓想方设法偷渡至齐国不论是其汉洲本土,还是临近大秦的海外领地,皆为偷渡目标寻求更好的生活,就连许多官员士绅也对齐国进口的商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趋之若鹜和争相模仿。

这让一些顽固守旧人士不禁大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斥之为弃儒家传统,循“南蛮”之偏俗。

但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谁叫人家齐国确实比咱大秦强大,比咱大秦更为富庶,比咱大秦更富有活力自由。

普通大秦百姓,但凡有亲戚身在齐国,不论是何身份,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说与乡邻,都是极为有面子的事。

而大秦的豪商大贾,在借助齐国外贸渠道,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却不顾朝廷法令,将获得的金银偷偷转移至齐国境内或者周边海外领地,买房置地,投资产业,使得大秦的财富隐然出现倒流现象。

至于大秦朝廷,历五十余年,已累计向齐国借贷白银超过三千万两,几与财政收入泰半,每年所支钱息就高达一百六十多万两。

他们这支访齐专使团来汉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代表大秦朝廷与齐国政府协商,就最近几笔需到期偿还的借款,请求允许延期支付。

话说,最近大秦的境况还真的有些流年不利,造成国内财政大幅亏空,以至于无法清偿陆续到期的借款。

戊申1728年大旱,造成整个北方赤地千里,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不仅大大影响了正在进行的第二次秦明战争,使得前方军事供给出现严重短缺,而且还迫使朝廷不得不挤出两百多万两白银用于赈灾救民。

大旱之后,必有蝗灾。

乾元四十八年1730年,山东、河北、河南蝗虫成灾,遮风避日,无尽的蝗虫如同黑色的潮水,从地平线涌来,它们成群结队,覆盖了整个北方大地。蝗虫所过之处,绿色迅速退去,转瞬间,只剩下枯黄,随后就是一片片的焦黑。

为此,朝廷除了蠲免北方数省钱粮赋税外,又拿出数百万两白银赈济灾区,通过陆路和海路,将宝贵的粮食输往北方。

同年八月,福建、浙江两地遭遇超强台风袭击,并伴随洪水泛滥,沿海数十余府县受创甚重,房屋毁坏万余间,百姓死伤、失踪两千余。

为了不使海外诸夏看笑话、撬墙角,朝廷又挪用大笔库藏资金,以赈济沿海灾害地区。

屋漏偏逢连夜雨,乾元四十九年1731年六月,北庭都督府为了彻底鼎定西北局势,覆灭准噶尔汗国,冒险进兵巴尔喀什湖,遭遇一场重大失利,损失兵力四千余,马匹骆驼一万余,不得不退守伊犁。

乌斯藏再起波折,雪山大和尚受准噶尔使者蛊惑,指使信徒掀起叛乱,驱逐大秦驻藏官员和少量军队,威胁青海和川西两地。

这战事一起,动员的军力和民役何止十万,耗费的钱粮何止百万。

在此情形下,大秦朝堂稍事思量,遂决定向齐国寻求帮助,请求对方允许延期支付即将到期的几笔政府贷款。

除此之外,大秦还希望引进齐国的电报技术,以提升边疆地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其实,早在数年前,大秦就准备引进电报技术,但齐国人的要求比较苛刻,必须要参与电报公司的具体运营和管理。

不过,这个要求遭到大秦的强烈反对,便将此事暂时搁置了。

开什么玩笑,电报公司若是交给你们齐国人运营和管理,那我们大秦朝廷与各个地方往来的信息和情报岂不是让你们齐国看个透!

那我们大秦朝廷还有什么机密可保?

那么,现在转过头又来找齐国寻求电报技术,自然是朝廷想到了应对之法。

电报信息往来,需要特定的编码和信号,那我们大秦完全可以再增加一套编码,即,密改号数的方案。

“随时密改号数,如空谷传声之法,则即经理者尚不知某号为某字,况他人乎”?

延期还款,求取电报技术,获得必要之物资援助,自然不能让齐国平白应允,是需要大秦为之付出一定代价的。

故而,此次大秦使团也获得了必要授权,在贸易、通商口岸、铁路营建、关税减让以及朝鲜事务和安南事务等方面,对齐国做出一定的让步。

就是不知道,齐国会不会在我大秦艰难之时趁机勒索,迫我许以更大让利。

(本章完)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