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 第八十五章 先发优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强尼,说实话,我还真的有点羡慕齐国这种集权国家。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做出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难以完成的重大工程。”

长安朱雀区天圣大道的英格兰公使馆内,驻齐国公使迪恩亨德森刚刚吃完早餐,拿起一张洁白的餐布优雅地擦了擦嘴巴,然后转头向自己的助手说道。

“你知道吗?昨日,我们一行外交使节受邀参加长安火车西站的落成典礼,我们又一次见证了长安城一座新的地标建筑的诞生。哦,上帝啊!那座规模宏大的火车站简直就是人类建筑的奇迹,也是一项伟大艺术的结晶。真难以想象,这座火车站从奠基到建成投入使用,仅仅只花了十四个月时间,堪称神速!”

“是呀,若是我们英格兰王国自己来建造这座规模宏大的火车站,我认为最少需要四年时间。嗯,说不定也会超过五年或者六年。”公使馆参赞秘书强尼斯科特点头说道:“不得不承认,只要齐国人想要建成一座伟大的工程,一定会不遗余力,在很短的时间内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使其以最快速度落成。他们的政府的确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近期他们就准备征调数万人,要在大兴河的上游修建一道拦河大坝,届时会在那里的山谷地带形成一座巨大的湖泊即威文霍湖原址,从而使得齐国人能更为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该条河流。”

“哦,疯狂而执着的齐国人。”迪恩亨德森耸了耸肩膀,“他们正在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人力优势,将这座曾经荒芜的汉洲大陆改造得更为宜居,也更充满生机。对了,今天日程安排是什么?”

“亨德森勋爵,今天上午没有特别安排,只需要处理一些公使馆日常事务。”强尼斯科特说着,将几份报刊放在亨德森的面前,其中还附有相关重大新闻的翻译文稿,这都是经过一晚上的辛苦整理和翻译方才递到公使的面前,以为公使大人提供最新的齐国政治动态。

“不过,按照三天前的预约,到了下午二时,你将前往齐国外交事务部,与负责美洲事务的官员讨论和协商英齐两国有关在我美洲殖民领地贸易争端的问题。届时,你需要提前半个小时出发,以免不必要的迟到。你知道的,通往外交事务部的那条主干道正在进行下水管道的扩建和修缮,堆满了各种建造材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马车顺利通行。”

“唉,说实话,我真的不太想跟齐国外交事务部的人打交道。”迪恩亨德森苦笑着摇摇头,“面对强势的齐国人,我们手里的筹码太少,制约齐国人的手段更是几近于无。所以,我认为,此次会谈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不仅齐国的商人不会轻易舍去利润丰厚的北美走私贸易,就连美洲领地那帮自私自利的地方势力团体也无法断然拒绝齐国人输入的各种商品。真不可想象,齐国距离美洲那么远,所输入的工业制成品也具有极强的成本优势。”

“是的,亨德森勋爵。”强尼斯科特点头说道:“我在齐国待了两年,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齐国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极低的工业产品价格。只要齐国人愿意降低自己的利润率,他们所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将没有任何对手。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对进口的齐国商品设置人为的障碍,才能阻止齐国商品的大规模涌入。否则,任何国家的工业品都无法正常地与齐国商品进行竞争。”

迪恩亨德森闻言,脸上立时呈现出苦涩而痛苦的神情,语气艰难地说道:“我们英格兰王国曾经试图做过这种努力,但不幸的是,我们失败了。你知道吗?《齐英长安条约就是维明顿男爵和我一起参与协商并共同签署的,这对我而言,可能是一个永久的痛苦经历,更是伴随我终身的耻辱。”

“对不起,亨德森勋爵。”强尼斯科特满脸歉意地说道:

“这不是你一个人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耻辱。我相信,所有英格兰人都会理解和体谅你所做出的……努力。同时,我也坚信,随着我们英格兰王国不断引进齐国的工业技术,我们必然会重新振作并强大起来。假以时日,我们英格兰王国也一定会洗刷战败的耻辱。”

“强尼,我很欣赏你对未来所表现出的乐观和坚定。”迪恩亨德森叹了一口气,轻声说道:“但我对英齐两国未来实力的转变,并不报以太多期望。且不说齐国人的人口规模和领土面积均数倍于我们英格兰王国,仅凭他们在工业上的先发优势和日益膨胀的工业规模体系,就会让我们追赶的脚步显得异常艰难。也许,我们会在工业生产领域方面会有所进步,也会有所突破,但对于缩小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并不会有太大改观。”

“亨德森勋爵,你是不是对我们英格兰王国的未来发展太过悲观?”强尼斯科特小心地问道:“就整个欧洲大陆来说,我们英格兰王国的工业发展状况无疑是最好的,已走在了所有国家的前面。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引进齐国先进技术和工业生产体系,我们英格兰王国只会变得越来越好。而且,我们有广阔的欧洲市场可以抚育我们的工业,有资源丰富的北美大陆可以为我们提供工业原料和商品倾销地。若是我们再能很好的整合北美殖民领地政治和经济,那么以后就算无法拉平与齐国之间的实力差距,但也不会显得太过弱势,无以对抗之力。”

“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是相当艰难而曲折的,并不是那么容易追赶的。”迪恩亨德森微微一笑,语重心长地说道:“齐国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不是短时间而一蹴而就的,工业化之难,非常人能理解和想象的。”

作为驻齐国公使,迪恩亨德森在齐国待了近五年,算是对这个庞大的帝国稍有了解和认识,对齐国的实力更是有清醒的认识。

一个国家想要工业化有多难,首先基础就是化工业。而化工业的基础就是三酸两碱(即硫酸、盐酸、硝酸、烧碱、纯碱)。

首先要有硫酸产业吧,硫酸能制造初级肥料、药物、炸药、颜料、日化、洗涤剂,以及齐国人开发实验出来蓄电池等等为有线电报提供支持……

硫酸就要有硫磺矿吧,硫磺磨碎后,被送入反应炉中。生成二氧化硫气,再另一个炉中生成三氧化硫气,冷却成硫酸。

目前,齐国的开化岛近爪哇岛、金州岛近苏门答腊岛拥有世界上最为优质的硫磺矿,年产约数十万吨,可以为硫酸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

其次,要有盐酸产业吧,盐酸用于洗钢材,皮革业,煤化工业等。而盐酸就要有盐矿吧,将饱和食盐水进行分解,得到氢气,氯气,点火燃烧后生成氯化氢气体、冷却后被水吸收成为盐酸。

汉洲内陆有诸多盐湖,可以为盐酸产业提供充足的盐矿原料。

然后,要有硝酸产业吧,用于制初级化肥、炸药、染料,医药工业等等……

硝酸就要有硝石吧,将硝石极高温锻烧,与水与氧气溶解反应得到硝酸。不论是开化岛,还是琉球总督区,甚至就是印度,都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硝石矿。

接着,要有烧碱产业吧,用于造纸业,煤油精炼,印染,纺织纤维等等……

烧碱产业就要有石灰石吧,将石灰石经过系列的洗选,化学反应生成烧碱。

齐国所据有的威远岛、阿拉伯地区控制的马斯喀特、阿曼等地均拥有储量极丰的石灰石矿,甚至就连柬埔寨王国也有储量不低的石灰石。

最后,就是纯碱产业了,用于生产洗涤剂,玻璃工业,食品工业,治金工业等等……

纯碱可以通过盐的分解制成,看,也是需要大量盐矿的。

一般的国家看到实

现工业化如此复杂、如此艰难,还要集齐这么多的矿产和化工产业,哪里玩的转,干脆直接就过过过了,要不起。

而齐国,不仅有工业上的先发优势,更让人羡慕的是,它所据有的矿产真的非常齐全,而且非常丰富。

作为工业动力的煤炭,工业基础原料的铁矿石,以及相应的铝、铜、锌、铅、镍等矿产,在汉洲大陆是样样不缺,甚至还有让人嫉妒发狂的金矿和银矿,储量也是极为丰富。

更不要说,齐国所据的南洋诸岛、威远诸岛、东州群岛等地还拥有取之不竭的木材资源。

倘若,齐国仅拥有丰富的资源倒也罢了,这只不过是其实现工业化的基本条件。但齐国还拥有绝佳的地缘优势,处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处,距离人口规模众多的华夏大陆、印度次大陆,以及波斯、阿拉伯、非洲等国家地区都不太不远,使得它能获取广阔的商品市场,足以消化齐国所生产制造出来的海量工业制成品,从而不断滋润和壮大齐国的工业。

你能想象吗?仅印度地区,就拥有亿万人口,比整个欧洲大陆的总人口还要多。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市场,却被齐国一家所独占。

随着齐国助力波斯人驱逐阿富汗部族反叛武装,重新恢复萨法维帝国,这个拥有近千万人口的地区大国也完全向齐国的商品敞开了大门。

在奥斯曼,因为与齐国保持了传统友好的盟友关系,齐国商业势力几乎占据了这个异教帝国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欧洲,齐国的商品也充斥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街头巷尾,然后,无数的贵金属被一艘又一艘齐国商船拉回汉洲大陆是的,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在与齐国的贸易往来中基本上都处于入超状态即贸易逆差。

虽然齐国人声称没有刻意追求贸易盈余,但相对于他们发达和先进的工业生产能力,欧洲大陆确实没有太多能扭转贸易平衡的商品来与齐国商品进行等量交换,只能痛苦地将大量金银等贵金属交到他们的手里,或者不断让渡经济***,允许齐国投资国内诸多关系经济民生的产业。

为了对抗齐国商业资本的入侵,许多欧洲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限制措施。像法国,依仗自身在欧洲大陆的强势地位,丝毫不顾齐国的多番警告和威胁,悍然提高了许多齐国商品的进口税率,甚至为了保护国内脆弱的棉麻产业,还对齐国纺织品设立了进口配额限制,让齐国人恼怒不已。

像瑞典,为了继续保持本国钢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对齐国钢铁制品征收高额关税,还以各种手段逼迫齐国人在两国合资建立的北方钢铁厂售出更多股份,以便瑞典王国可以完全掌控这家北欧地区最大的钢铁厂。

比如,普鲁士王国,强烈要求齐国商业资本必须将每年所获取的利润留下五成,用于在普鲁士境内投资建厂,从而来促进普鲁士工业的发展。

当然,英格兰王国尽管战败于齐国,被迫签订了《英齐长安条约,不得不向齐国商品敞开大门。但是,为了保护和促进英格兰的工业发展,政府也采取了若干措施,从各个方面限制和削弱齐国商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比如,颁布《外国商品销售条例,对分销和运输齐国商品的环节和过程征收特别税,还将若干齐国商品列为奢消品,加征消费税。

比如,从政府层面和民间层面,大力倡导王国臣民购买英格兰所生产的各种工业制成品,尽可能地将宝贵的金银货币留在不列颠岛。

另外,由政府牵头,大量商人、工厂主参与,建立了若干投资委员会,仿效齐国产业投资模式,以集聚起雄厚的资本,对某些特定产业进行投资建设,并给予诸多有效扶持政策。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英格兰人看到了齐国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好处,尤其是基础化工产业、煤化工产业,以及煤钢重工业,都需要需要海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和建设,单靠任何一位个体投资者是难以进行下去的。因此不如集结众人的力量,集中进行攻关。如果产生了成果,那么按各人的投资比例分享收益就是了。

其实,英格兰人也明白,像齐国那样由政府牵头组织,诸多内阁部门联合,成立一个个产业发展基金,对各种新产业进行指导和投资,似乎才是最靠谱的。

但这事在齐国这种集权制国家行得通,在英格兰那是决计不行的!

商人们资产阶级费尽千辛万苦,才联合起来压制住王室,搞了立宪君主,怎么可能又将它从束缚中解脱出来,重新进行王室集权呢?

要知道,一旦要施行这种集权制度,尽管是为了产业集聚,但这种事情最后的结果很大概率会强化王室权威和影响力,甚至会让君主**再次死灰复燃,这是英格兰国内商业资本大佬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他们宁愿由他们控制的国会拨款来成立这种产业基金,但是代表其他产业的议员们肯定不会同意。

理由也很简单,凭什么我一个造船商人要出钱来帮你发展煤化工产业?

所以,这是英格兰王国政治体制上的缺陷,为了将国王“拴在笼子里”,只能牺牲集权,维持立宪君主。

现今的英格兰议会,完全就是一帮抱团取暖的商人或下级贵族们的集合体,大家在对付王室集权上面达成了共识,因为这事关所有人的切身利益。要不然,国王拥有了最高权威和无上权力,一定会来掏他们的口袋,甚至会将绞索挂在他们的脖子上。

但如果说为了集中财力发展某一项产业,并且还为此在全国范围内加征税款,那绝对是陷入无休止的扯皮,大概率无法通过。

说来说去,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由相关利益方自己成立协会,自己组织资金,自己进行研发,获取的成果自然也是相关投资者自己分享了。

迪恩亨德森在通过对齐国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研究后,得出一个“精准”的结论,那就是,齐国的强大不在于技术,不在于军事的强大,也不在于他们绝佳的地缘态势,而是他们国家体制。齐国可以整个国家力量为后盾,扶持和推动某个产业、或者某个企业快速发展,通过给予政府拨款、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各个科研机构的技术援助,等等,诸多手段,促使该产业或者企业在很短时间内实现技术攻关或市场突破。

作为一名英格兰人,很难想象,齐国在建国初期,竟然会拿出整个国家财政的四到五成进行大规模的官方移民,从而在短短数十年里,将人口规模快速提升至数百万之众。

齐国在财力还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他们的皇帝陛下就能排除众议,实施全民义务教育,这对英格兰王国而言,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贵族老爷的钱,凭什么要花在那些穷鬼的身上?

齐国人为了建设一个完整的汉洲铁路网,不惜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在荒僻的内陆地区修建了数千公里铁路。

要知道,因为汉洲内陆干旱少雨,人口稀少,在那里修建铁路根本创造不了多少经济价值,但齐国人却毫不心疼地耗资千万修了几条横贯内陆的铁路。

再比如,齐国在富庶的汉洲本土征收边疆开发税,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建设周边海外领地,从而将这些支离破碎的领地从政治上和经济上强行捏合在一起。

反观英格兰,连家门口的苏格兰和爱尔兰都不怎么情愿从口袋掏出多余的一个大子去搞建设。

就像强尼所说的,只要齐国人愿意,一定会“不遗余力”,在很短时间内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使某项重大工程或者重大事务极速

完成。

英格兰在这些方面就不行了。国家议会一般情况下不开,平日里议员们在各地忙着自己的生意,只有遇到大事时才会聚集一堂,开会讨论。

而英格兰至今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财政及税收制度,政府只能收到少得可怜的一点税收,用于维持公务员及少量军队的运转。一旦没钱了,再向国会求助,或者临时开征某税,或者由议员们以“援助金”的名义摊派出钱,可以说是公私不分,非常粗疏。

当然,议员们对此也无所谓,他们平时也不缴什么税,国家本来就是他们的操纵工具,有事时出点钱也很正常,反正过后还能大把赚钱。

在内心深处,迪恩亨德森很希望英格兰能将齐国的部分制度移植到英格兰,从而来推动英格兰王国的快速发展。

但深谙英格兰政治内情的他深知,这一切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传统的华夏文化与英格兰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是削弱个人权利以谋求更大的集体利益,这在英格兰行不通。任何旨在加强王室集权或大政府的举措都会遭到商人们的警惕,并遭到激烈反对。因为他们害怕英格兰的王室会变成法国波旁王室那般,拥有绝对的君***力,从而危及商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工业上不具有先发优势,各种产业还遭到齐国全方位的碾压,更为沮丧的是,囿于政治上的束缚,连体制上也弱于齐国,那么英格兰想要实现快速追赶的目标,无疑将是极为艰难的。

当然,也不单单是英格兰面临这种工业后发劣势所形成的困境,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

那么,有没有办法或者途径来打破这种情况呢?

(本章完)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