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ARES 3 太阳日1167

ARES 4 太阳日4

火星漫游车天狼星八号(如今所有Ares任务漫游车皆命名为天狼星,既有漫游车也全部追溯改名)驶上现在已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命名为Amicitia山的东北侧坡面,在一处饱经沧桑的低洼中停下。曾经那群来访者可能留下的任何足迹都在过去的一整个火星年间被抹得一干二净,然而他们频繁往来留下的深深车辙与坑洞看来却更能经受得住火星微弱气象条件的不断侵蚀。

假若一位火星人或者一台太空探测器当时正身处现场能够见证七百多个太阳日以来的首批新访客到达,在真正注意到有什么动静之前也要经过漫长的等待。近年来虽然在特定技术领域取得了跨越式的巨大进展,其他科技却还未受到多大影响,因此漫游车气闸仍然需要运作几分钟时间才能让车内乘客出舱。不过耐心等待之后他们最终还是露了面:任务指令长与Ares计划顶尖野外地质学家,阿尔伯托·罗德里格兹博士;此前下决定让Ares 4重返阿西达里亚平原时从Ares 5调来的一位中国太空人,陈彪;以及执行本次任务的植物学家,亨特·韦伯。

如果职责之余有空闲,单辆漫游车内也有足够空间的话,Ares 4的全体六位班组成员当天就会集体出发前往Amicitia山。然而他们还得首先拆封组装好崭新的Ares 4居住舱,检查遗留的旧Ares 3居住舱,给它重新充气,重新配上特别增补的补给飞行任务送来的全新设备,设置好各种实验,诸如此类任务繁多。其余几位接下来会另择一日拜访;有赖于hermes上安装的闪闪引擎,借助全新斥力发射系统送达的几轮额外补给任务,以及此前斯雷普尼尔二号与三号未使用的多余补给,Ares 4配备的补给资源足够支撑他们在此停留六十日。除非再碰上什么反常风暴,每一位组员都会有机会前来参观。

然而在这首批来访者中,亨特·韦伯要立即前来的理由显而易见——观察此前供养Ares 3 \/ Amicitas第三次任务难民们的洞穴农场是否仍然存活;若存活,则还需勘察其生存状态。陈彪的来访既是对先前中国政府在Ares 3危难关头提供援助的特别致谢,同时也是为了堵上那些声称NASA在新创立的魔法科学领域过于垄断的抗议者的嘴。而罗德里格兹博士在场的身份不仅是指令长,他同时还是Ares头三次任务的每一位地质学专员的培训者……

……也是本次任务的魔法专员,在发射前接受过马克·沃特尼本人的亲自培训。

三位宇航员每人都拎着满满一大箱子的工具与仪器,带着谨慎走到洞穴气闸跟前。他们都受过训——同样也是马克·沃特尼当面传授——了解如何操作气闸;但是在他们开始对气闸动手动脚之前,先要确保它还能正常运作。他们首先花了一小时检查了现场,观察到附近山侧伸出的大气释压阀末端蒙着一层薄薄的雾凇,四盏状态指示灯有三盏还能正常亮起,还有气闸所在的凹陷中堆积了数英寸深的浮尘。然后他们攀爬到气闸之上,发现了与先前描述完全一致的阳光收集水晶,只有石英瓣最深处的缝隙里才能见到一层薄尘。接着他们又爬下气闸,用压缩空气吹除了舱门上的灰尘,再涂上硅酮润滑剂以防万一。

只有在他们检验了舱门控制装置以及旁边的燃料发生器是否带电,再检查完舱门没有任何腐蚀或密封破损的迹象之后,他们才输入操作码打开了气闸外舱门。起初舱门的开启动作比较拖泥带水,不过等它真正开动之后运作就顺畅起来,很快就舱门大开让宇航员进入。入内以后,他们又发出指令关闭了舱门,响应迅速到让人几乎想象不出一开始舱门卡壳的模样。之后他们输入指令让气闸加压,空气立刻就开始流入这间小小舱室内。他们身穿的太空服识别到周围环境的气压迅速上升;被他们的脚步带进气闸舱内的尘土找不到出口,在气流裹挟之下原地打着转。

接着,等到控制面板上绿灯亮起表示内外压力平衡时,他们开启气闸内舱门……

……踏入了一个流光溢彩的仙境。

洞穴壁翻卷着色彩的粼粼波光,道道彩虹光晕源源不断自洞穴遥远的另一端向出口涌来。墙上还蔓延着数条纤细的纯蓝色条带,将洞穴壁沿线的这场灯光秀分隔成片。天花板上的众多水晶柱汇聚能量,在洞穴中洒下令户外的自然光明显黯然失色的灿烂阳光。

而洞穴内的地面则是一层厚厚重重深浅不一的绿茵海洋。齐腰高的苜蓿层层叠叠,宇航员们一眼望不到边,遮挡住了更远处的土豆田。沿着洞穴右手边的一排车厘子树幼苗们已经长到了天花板,枝干延伸向上方的太阳水晶。

“检查空气组分。”罗德里格兹博士环顾四周,说道,“我找到了天狼星五号的大气系统。它看样子还在正常运作。”

“博士,这我觉得应该挺明显的。”韦伯嘀咕了一句,从自己的工具箱里拿出某样仪器——当年未纳入Ares 3任务装备的工具,一台便携式大气分析仪。“氧气含量百分之二十九,二氧化碳含量三百一十ppm。另含有痕量甲烷成分。没什么毒。气压一点零五个大气压,环境温度十二摄氏度。依我看可以安全脱下太空服了。不过还是会有点冷。”

“相比户外的样子,我是觉得这里边绝对称得上是热带气候了。”陈彪说着,第一个解下了自己的头盔。其余各位也纷纷效仿,深吸了几口洞穴内的凉爽空气。过会她又加上一句,“闻着有股旧落叶的味道。”

“那是当然,”韦伯答道,“已经有整整两年没人来这边翻土打理庄稼了。”他扭身钻出太空服,把它甩到一边,弯下腰伸手摸向离他最近的苜蓿植株根部,从根基周围刮下一点土壤嗅闻了片刻,又捏在指尖搓了搓,“土质挺差的,”他轻声说道,“我得采样带回居住区分析之后才能知道确切的结果,不过我的猜测是钾与磷酸盐含量过低。苜蓿的颜色也不太对;我说不准到底是土壤,植株衰老还是另有原因。”他又转头望了望旁边的树,“不过车厘子树看起来情况倒还不错。”

罗德里格兹博士正忙着检查原本属于Ares 3一号漫游车的车载计算机以及大气信息控制台,没有抬头,“但是相信应该不至于会死对吧?”

“感觉不会,”韦伯答道,“只是没达到理想的茁壮生长而已。这方面我们带来的肥料应该会有所助益。当然了,我们还需要给苜蓿做一下修剪,促进新叶的生长。说不定在我们离开之前甚至还可能开出花来。”

陈彪的注意力转到了那台拼凑出的简易大气传输系统上——那根间歇性将浓缩的火星空气泵入洞穴内的管线,还有那个再把洞穴内多余的压力排放出去的阀门。“释压阀的这一侧受到了严重腐蚀,”她分析道,“一定是释放的空气中的湿度加速了这一过程。我建议调整计划提前完成新大气调节系统的安装。”

“也无妨,”罗德里格兹博士说道,“这台电脑的键盘也一直在给我报错。想了想它现在还能运行也是个奇迹。它这样子就像是一台电脑被留在室外连着运行了好几年一样。”

韦伯此时已经跑到了洞穴左侧野生苜蓿与洞穴壁之间的狭窄空隙里,继续忙活。“喂!”他叫嚷道,“我找到了他们抛下的魔能电池!”他又弯下腰去,费了点劲咕哝一声拎起一块,“外框上甚至都没有生一点锈!这是怎么回事?”

“我听到的说法是法器具备的魔力会自动形成防腐保护,”罗德里格兹博士答道,“我猜它们还能用对吧?”

“这个嘛,这一块的示数已经冲到表顶了,”韦伯答道,“要么是仪表卡住了,不然就是完全充满了。”

“行,反正再过一会我们就会知道答案。”罗德里格兹博士离开了控制台,走回气闸舱门边自己放着的工具箱旁,“尽管我很期待有一天能全面探索这个洞穴,可我们今天还有其他职责需要履行。我们把那些电池全部收集过来连接起来吧。”

花了一点时间,不过不久之后他们就连接起了八块魔能电池准备就绪。罗德里格兹博士把电池的导线接入一个小盒子,连接稳固后盒子瞬间点亮。“我们大概率只有几分钟的运行时间,”他接着说道,“不过完成这件事应该足够了。”

罗德里格兹博士拨动开关,小盒子与洞穴壁之间的空中便浮现出一个外观类似巨大窗口的景象。斑斓色彩在窗口内搅动了片刻,然后出现了一段以双语显示的文字:连接已建立。

片刻过后投影的画面变成了某间控制室内聚集在一个控制台周围的一群面孔。有几张面孔是这几位宇航员们认识的熟人:最近刚刚晋升为NASA总负责人,深色皮肤的脸上半绷着微笑的文卡特·卡波尔博士;如今已从美国海军与航天员大队退役,担任此次任务载具通讯的梅丽莎·刘易斯上尉;最后还有那位作为首位火星人永载史册的马克·沃特尼。可是画面上的人群当中也有些面孔他们叫不上名字。

其实,要说得确切一点的话,应该是人类当中;画面中另有五位并非人类,而那几张面孔只要是看过新闻或者读过NASA报告的人都能立马一眼认出,其中就包括那张鬈曲的金发之下忽闪着一双紧张的紫灰色大眼的粉色面庞。

然而这却是他们三位第一次实时与那些外星小马们见面。

“任务控制,”罗德里格兹博士说道,“Ares 4呼叫,通讯检查。”

“收到了Ares 4,”刘易斯答道,“我们也看得到你们。”

“洞穴那边有什么好消息吗,博士?”马克·沃特尼打断道,“我们这边有只小马等得都快要爆炸了。”

“是好消息,沃特尼博士。”罗德里格兹博士毕恭毕敬道,“初步勘探的结果表明洞穴内环境仍可继续自持,并且能够支持今后的任务。植物也都还存活,虽然称不上茂盛,但是仍然足够健康。”深吸一口气,他最后补充道,“我宣布救赎基地可以投入使用。”

任务控制中心爆发出响彻云霄的欢呼,而最响亮的莫过于那只无人能敌的金鬓粉色小马,蹦蹦跳跳打着转跳起舞雀跃狂欢。

接下来的五十日里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搬运四十块由马国指导监督在地球上制造的崭新魔能电池进场,在洞穴更深处种植新一批作物,补充通过简易大气控制系统流失的水分,并在此部署一套专门设计的大气调节器取代该系统,然后——在本次任务的最后——安装“魔镜”。“魔镜”的设计完全在地球上完成(并且还特意选择了与扰乱分子的维生系统水晶大不相同的工作原理),构成了传送门系统的一端,让今后的新一代宇航员们仅迈出一步就能在星球之间穿行。在这项工作结束之后,洞穴就会成为救赎基地,火星上的首个永久基地,同时更是未来Ares计划之后所有火星探索远征工作的起点。

当然,要借助“魔镜”往另一方向穿梭需要耗费电池充能数周乃至数月积累的能量,因此Ares 4仍然会搭载hermes返回地球……不过他们还会使用落地时搭乘的同一艘全新设计,同时取代了mAV与mdV角色的mSS(火星运载系统)发射入轨。其设计借助于小马维生系统水晶的某个改型向飞船输送燃料与氧化剂——三重冗余的水晶之间相隔很远,同时也远离反应腔体——这一新设计从根本上革除了mAV与mdV两者的重量问题,让他们能够使用同一艘飞船下降着陆与升空入轨,并且与此同时,两个方向上的运载能力还都得到了提升。

短短两年之内的变化不计其数……而有赖于不仅仅是魔镜的发明,更包括其他魔法带来的技术进步,mSS如今已经宣告过时。hermes自身也早已过时,在Ares 6执行完毕后就将除役停用,改造成为位于地球、火星或者月球轨道上的某座新空间站的核心。而随着闪闪引擎技术实验的不断推进,再过不久人类就可借助小马宇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魔能供应作为在地球所在宇宙中任意位点之间穿行的免费能源捷径,向外太阳系迈出探索的下一步,并最终直抵星辰。

而科技的大跨越式发展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一边的单方面受益——此刻正身处休斯顿的三只小马、一只幻形灵与龙同样也是见证者。人类在太空这片领域开疆扩土的同时,太空疆域的大门也一样向马星上的各族生灵敞开;他们也有自己的宇宙仍待探索,与此同时他们的母星按地球的标准大部分都是空寂的未知,其中也有不知多少奥秘在等待着他们。

转眼间已是沧桑巨变。还有无数的改变仍将继续。

……然而,这里却还是有一个三位Ares 4宇航员都无法听见的声音宣告着,而今,我依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