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小侯爷心尖宠:夫人她富甲天下 > 第69章 孟二姑娘也不是个简单的角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9章 孟二姑娘也不是个简单的角色

孟缱其实不怎么关心朝廷的事,只不过现在有了江珩的缘故,便多留心了几分。

太子党的人最近确实于上朝时频频提及宁王身为藩王实在不宜长久逗留京城,还是早些动身回封地的好;

还有,武安侯长年戍守边关,劳苦功高;可如今其年岁大了,也该回京城颐养天年;

至于这戍守边关的重任,虎父无犬子,武安侯世子少年英雄、骁勇善战,自该子承父业。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要分化宁王势力;

边关和宁地,相隔虽没有万水千山,但也是千里之遥;

如此这般,明面上也算是隔断了宁王与江珩的往来。

至于私底下能不能断,那谁也不能保证。

——

最近江珩一直告假躲懒,没去上朝,所以这些朝堂上的这些事还是尹嘉志和陈晏转告他的。

而听完这些,他就觉得那些个老匹夫真该庆幸自己当时不在场,否则他一手提一个摔死他们得了。

要搁以前,让他去哪都行;

刀山火海眉头的都不带皱一下的。

可现在,

孟缱在京城,他便觉得京城最好,横竖不想走。

可老匹夫们有句话在理,他的老爹爹受了这些年的边关苦寒,也着实该回来享享清福了。

尹嘉志瞟了眼江珩的脸色,觉得不太对劲,想想也是,谁愿意去那种清苦之地,

“琰清,我们俩决定了,你要是去守边关,我们俩也一起去;从小到大,读书习武上战场我们都是一起的,现在守边关,也没道理让你一个人去。”

陈晏撞了下尹嘉志的肩膀,满面促狭的笑道:“咱们好像自作多情了,人家并不怎么稀罕咱们一起去的样子。”

江珩冷哼了两声,“这一去待个五六七八年,等回来的时候估计孟家二姐都已经儿女双全了吧。”

陈晏面色忽变,戏谑的笑意僵在嘴角,难以置信的眼神望着眼前人。

他这反应,江珩便知自己猜对了。

在孟宅给老师贺寿那天,他就隐约觉出了点什么,只是不太确定。

现下,终于有答案了。

尹嘉志气急败坏的率先打破宁静,“不是你们一个个的……”

“还是不是兄弟了,怎么就我不知道?”

江珩语气平静,“我是自己看出来的,不是谁告诉。”

言外之意,你自己长了眼不会自己看吗?

尹嘉志瞪了江珩两眼,

这是重点吗。

江珩似乎真的兴致颇好,素来寡言的男人居然主动调侃起了陈晏。

“你往日还说我,我竟不知你是何时起的心思?”

陈晏心虚又尴尬的摸了摸鼻尖,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也不知该从何说起。

“就,我也说不好。”

这种事,尹嘉志可谓是最来劲,扒着手指头就算起来,“等等,算起来,你和孟家二姑娘见面的次数一只手便数得过来——”

“若是我记得不错,第一次该是新年灯会出门那次,第二次是老师寿宴那次……”

数着数着,尹嘉志自己都蒙了。

这不是屈指可数,他压根都还没屈几个手指呢就没了。

“你,这……”

尹嘉志结巴了两句,而后很“痛心”的下了结论,“好嘛,又是个见色起意的。”

陈晏被这几个字打趣得脸颊烧得厉害,却还是忍不住小声嘟囔道:“你想起还没机会。”

得亏是尹嘉志没听到,否则非怨妇似的一番不可。

但就是这样,也够这家伙絮絮叨叨了好一会。

“等等。”

“要是这样的话,那你们俩岂不是还成了连襟?”

陈晏咽了咽口水,读起茶杯喝茶掩盖了内心的波澜起伏;

而江珩则直接道:“话别说得太早,陈少爷之前可是自诩氏族子弟,看不上商贾之流的。”

陈晏被噎了一下,抿着唇无言以对。

尹嘉志也想起了陈晏以往的那些清高自矜的言行,不由得面露鄙夷,“啧啧啧,还真是。”

江珩又道:“孟绮虽是二姐,可性子却是三姐妹中最为沉稳细腻的。”

尹嘉志想起那天为孟洲贺寿的情形,点头附和道:“是啊,大姑娘虽是长姐,可也是一副娇娇女的作派;三姑娘更不必说,幺女嘛,定是全家捧在手里宠大的;而二姑娘,瞧其一身的行事作派,很有传说中那位年轻的孟氏家主的作风。”

睿智通透,有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让人不觉心生敬畏、不敢靠近。

江珩亦是如此想,

孟家的这位二姑娘,绝对是个比起孟弘也不遑多让的狠角色。

或者说,她们三姐妹都是孟弘一手养大的名花,

皆姿容极妍,又各有千秋。

……

如此几句话后,尹嘉志和江珩都没再说什么。

八字都没成型,说什么都为时尚早。

而且他们都看得出,陈晏现在最多称得上有好感,远没有达到非卿不可的地步;

既然这样,他们就更没必要费什么口舌。

人孟二姑娘那样的人品样貌,

哪里还愁找不到夫家?

——

眼瞧着天气一天天冷了下来,先是入秋凉风飒爽;而后入了冬便是冰天雪地滴水成冰了。

天气一冷,贫苦百姓的日子会难过一些;

好在收容院那边已经收拾利索,

整洁素净,东西摆放的整整齐齐,正门那里挂着宁王亲自提名的匾额——“庇寒院”。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是宁王的心声,也是无数想为百姓谋福祉的有志之士的所求。

现在庇寒院内,前前后后已经有了十数位无家可归的流民和孤寡老人;

孟缱特地吩咐来福,在城中医馆宝中堂请了个大夫坐镇庇寒院;

专给那些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贫苦人治病,一切费用佣金都记在她账上。

宁王乍听手下禀报到这,真觉得菩萨下凡也不过如此。

而庇寒院的出现,很快在京中掀起了极大的动静。

百姓们都知道了,这是宁王殿下心系百姓才设的一方收容贫寒流民的居所;

以让布衣贫民也能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庇寒院的名声一出来,确实也曾有过一些偷奸耍滑的人想混进去蹭吃蹭喝,奈何那边把关得很严格,根本就没有机会。

能得到收容救治的,都是真正需要帮扶的人。

一时间,宁王的好名声自四面八方而来,大臣们的奏折也雪花似的飘向了庆平帝的龙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