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小侯爷心尖宠:夫人她富甲天下 > 第64章 他都想放鞭炮庆祝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章 他都想放鞭炮庆祝了

孟琳离开后,江珩三人也很快告辞离开。

和孟琳说完那番话后,孟洲仿佛耗尽了所有的气力,颓然的回到房内,一副筋疲力尽的无力模样。

孟缱等人也就没有去打扰,只是吩咐孟亮好生伺候。

……

那天孟洲的话,其实在场的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听见了,但是所有人都当什么也不曾发生一般,谁也没有去刻意追问什么。

长辈的昔年秘闻,还是少打听,人家愿意说的时候自然就说了。

过了生辰,孟洲就开始着手准备回江南的事宜了。

故土难离,这么多年不曾回去,此刻的孟洲早已是归心似箭。

孟绾不放心孟洲独身一人启程,便想要不自己也一起回去算了。

孟洲看得出侄女们在京城的兴头很足,也不想让她们扫兴。

“你们玩你们的,你大伯这么大个人,还能自己丢了不成。”

话虽如此,但孟绾三人一合计,还是额外又派了几名身手矫健的护院一路护送。

孟洲这次也没再拒绝。

九月三十这天,

离乡了数十年的孟洲终于是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行途。

孟缱也飞鸽传书给了在外云游的爹娘,将近日发生的事情一一告知,以及孟洲辞官归乡。

孟源看到信也是毫不耽误,当即调转马头就要回江南。

兄长归家,家中要是一个人没有哪像什么样子。

林氏细看了一遍女儿的信,面生讶色,“缱缱信中说,大哥和王氏和离了?大哥居然就这么……?”

孟源乍一看到此处也是意外的,但是再一想来,大哥忍了这么多年,这个时候爆发必有缘由。

仔细思量一番,孟源想到王氏的那个女儿似乎多年来对武安侯世子痴心一片,而这位世子却和他家的缱缱互许了终身,桩桩件件连在一起,大概就是王氏为了维护女儿又口不择言才彻底惹怒了大哥。

“不管为什么离、怎么离,总之结果是离了。”

孟源语气颇为欢快。

要不是不合适,他都想放鞭炮庆祝了。

林韵瞥了眼没个正经的丈夫,“哪有大哥和离,作亲弟弟像你这么高兴的?”

孟源理直气壮,“那是因为全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像王氏那样的人了。”

林韵:“……”

竟一时无法反驳。

孟源慢悠悠的给自己斟了杯茶,摇头晃脑的,很是惬意。

“这可好,待大哥回到江南,他若是愿意,大不了给他再说一门亲事。”

“大哥如今风华正盛,总不能就此孤独终老了吧。”

……

孟源这边丝毫不关心王氏如今怎么样,反正都已经离了,他甚至都已经开始盘算给他大哥找一个怎么样的新大嫂了。

——

大大小小加起来,孟缱在京城的产业铺子有五六家,但她并不每天都过去,只是不定时的过去看看,也好掌握达官贵人们那里时兴的款式花样。

至于哪天去哪家店铺,从来没有个准音;

底下的伙计乃至管事都摸不清东家哪天哪时会来,大伙的想法就是,不管什么时候过来,只要他们踏实勤恳做事,东家必然都会看到。

而孟缱哪天要不要出门、出门的话去哪家店,也是全凭自己的心情,随意地很。

说到底手下的心腹做事靠谱,她才能如此省心省力。

而对于有能力又忠心的手下,孟缱出手向来大方。

所以只要是在其手下做事的,决计不太可能为利而出卖主子——

因为天底下大概没有比孟姑娘更为大气的东家。

时间到了十月底,眼看着一年的光景已经过了大半,天气也慢慢地转凉。

贵人们不喜欢天热,更喜凉爽的深秋乃至寒冷的冷冬。

天气冷,于显贵之家不过是几盆炭火的事;

可是对于贫苦百姓,他们的日子就难过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如何挨过那凛冽的冰雪寒风。

所以每逢冷冬腊月,街头都有冻死的乞丐或是无家可归的流浪百姓。

想到这,孟缱心下不由得起了个主意,但她没有立刻声张,而是派了来福出去打探,看是否有合适的地方。

因为孟缱的特别吩咐,来福这次的差事办得格外细致;

在城中转悠了一天,从南到北,由东至西,各个方向都去过看过;

将所听所看都一一记载于册,待回去后便送到了孟缱手里。

“属下将京中如今闲置空出来的宅邸都看过了,有的是宅子不错,但是地段不好,达官显贵看不上,贫民百姓买不起;也有的说是风水朝向不好,别说民间百姓,很多当官的都信这个,自然也就没人敢买这样的宅子。”

“还有两处,较为特殊,是勋爵之前所居住的府邸,不过因为犯了事,府邸被抄,如今是破败荒凉得不行。”

孟缱翻了翻来福记录的几处宅院的情况,心下有了个大概。

“姑娘若想做那样的好事,那首要考虑的便是房子要足够大,否则岂不受限。”

孟缱点点头。

这话说的是。

“还有……”

来福脸色犹豫了下,随即慢吞吞的说道:“姑娘,您存善心做善事,这个咱们自然知道;可是这是在京城,而不是江南,若是也如此做的话,会不会树大招风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点孟缱早就考虑到了,

“放心,到时候这地方挂的不是我的名,招来的风也不会吹向我们。”

来福有点愣了,“姑娘的意思是……您要借他人之名来办此事?”

春香听着都好奇了,“那岂不是白送对方一个这么好的名声。”

“名声不名声的不打紧,重要的是咱们做了实事,积了德行了善;贫苦的百姓也能于苦难时得到救助,于我们是两全其美的事。”

“至于这个所谓的名声——我确实是不那么在乎,归谁都无所谓。”

春月偏头好奇的问道:“那姑娘想将这好名声送予谁?”

孟缱若有所思的思忖了片刻,“朝野上下,自是宁王殿下最合适。”

春香忽地抿唇笑道:“姑娘想到宁王殿下,可是因为世子的关系?”

孟缱笑着坦言,“一半一半吧。”

“但重要的,宁王心系民生,若是他能登临那个位子,于百姓于苍生,都是幸事。”

“谁不希望龙椅之上是位仁德之主呢。”

春香几人都是贫苦出身,对此自然深有同感。

来福:“那这几所府宅,姑娘可有相中的?”

“城南这个吧,占地最为宽阔,做什么事都不必束手束脚的。”

“来福,宅子到手后,你立刻着人清理打扫,里头陈设无需多么华贵精致,只要干净规整即可。”

“至于一些必要的摆件用具,一定要买合适的;太贵的不是咱们舍不得,而是不合时宜。”

来福心领神会,“姑娘放心,属下一定将此事办的漂漂亮亮。”

他本也是苦难无靠的贫农百姓,幸而被孟家收下才有得今天;

如今能尽心尽力的做些善事,也算是善意的因果循环。